作为珠海面积最大、生态最优、储备用地最多的行政区,斗门区是未来珠海生态宜居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斗门区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城市工作提出,将做好“一尊重五大统筹”,努力将斗门打造成宜居宜业的梦想家园。笔者了解到,斗门2017年城市工作将着力统筹规划、国土、建设、管理四大环节,扎实推进109项政府投资工程,预计完成投资额8 .5亿元;推进8项西部生态新城A片区项目,预计完成投资额7 .9亿元;全部完成“一河两岸”征收工作,力争实现城区控规全覆盖。
规划引领
统筹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斗门区城市工作与过去的一大区别,是规划引领作用明显加强。笔者从斗门区住建部门了解到,斗门区通过深入实施《斗门区战略性总体规划》《西部生态新城总体规划》《斗门区三江六岸示范新镇》等总体规划,打造具备市级功能配套的综合性“紧凑城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斗门区不断健全规划体系,提升规划覆盖率,完成斗门区三江六岸示范新镇规划、白蕉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7项规划,扎实推进富山产业新城总体规划、斗门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斗门中心镇总体规划等21项规划。
在规划之外,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也是斗门城市工作“软件”建设的重要内容。斗门区提出,未来将完善数字斗门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大力度推进斗门“一张图”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实现“一张图”管地、批地、用地,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同时,斗门区将全力配合珠海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城市规划、智慧管理中的应用,加快数字城管系统区、镇、村联网。
建设提速
西部生态新城开发稳步推进
建设生态宜居之城,除了涉及规划、管理等“软件”部分,更多工作还是在“硬件”建设范畴,特别是西部生态新区斗门片区等开发建设。
白藤、白蕉、尖峰南三大组团建设也将加快。在未来斗门区版图中,尖峰南-白藤将被打造成三江六岸核心风貌和形象展示区、综合商业、商务办公和高品质居住集聚区,白蕉北将被打造成连接城市平台和农业平台的“城市之窗”、未来混合型国际化街区。
为了打造宜居环境,斗门区将持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实施美丽斗门行动计划和美化绿化提升行动,推进街心公园、黄杨河湿地公园等建设,做好重点道路、城市节点、农村环境美化绿化。同时,围绕产城发展,还将全面提升园区、白蕉、白藤片区绿化美化水平,重点绿化禾益围BT项目市政道路和白藤一、二、三路等片区重要道路。据了解,斗门区绿化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
明年,斗门区城市工作还将力促“一城两场”、深珠皇家花园等“烂尾楼”整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海绵城市+老旧小区”为突破口,斗门将完成藤湖苑和泰和苑两个试点小区的改造。在交通方面,斗门区将抓好省、市、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打通城乡发展中的关键节点,加快构建内畅外联、具有斗门特色、引导城市空间和产业格局的现代综合绿色交通体系,整体构建“三纵五横”的高快速路、“四纵四横”的交通主干路网。斗门区提出,力争2020年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快速路网建成率100%。
目标量化
力争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70%
据了解,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斗门区近年来不断加大城市工作力度,城市建设和发展势头良好。“十二五”期间,斗门区先后完成了全区战略性总体规划等94项规划编制,升级改造省、县道和市政道路60多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56公里,新增铁路33公里、高速公路62公里,新增绿地2600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65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 .1平方米,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0%。黄杨河“一河两岸”综合开发、富山、新青产城融合以及白藤、白蕉、尖峰南三大组团建设初步成型,“一河两园三组团风貌特色镇”的生态新城格局凸显。
斗门区还加快“一河两岸”开发建设。推进西堤路滨河景观带改造等工程17项,完成投资2.39亿元,完成率91.92%。斗门区旅游发展中心、展览中心、珠峰科创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另外,实施新建和改造道路工程18项,扎实推进中兴路提升改造工程二标段,完成形象进度80%,力争2017年春节前基本完工。
“在看到城市建设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差距和不足。”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目前斗门区城市建设发展速度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重大交通节点没有完全打通,市政道路和基础设施配套不能完全满足斗门快速发展的需要,交通拥堵问题开始凸显。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一尊重五统筹”工作思路,是斗门区未来城市工作的指导原则。斗门区还对城市工作提出具体量化目标,即力争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