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学毕业生留京比例降至五成 下沉中西部与二线城市
时间:2016-12-22 13:02:0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各大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火热,据教育部透露,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黑龙江、北京、浙江等地采访发现,面对庞大的求职群体,用人单位招工困局依旧难以破除,而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去二线城市、中西部就业。

  一些招聘负责人表示,应届毕业生职业能力欠缺、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以及自我评价过高、缺乏职业规划等问题亟须纠正。

  “一岗难求”竞争压力大

  记者了解到,尽管各地教育部门、高校等开展了综合措施帮扶就业,但由于大学生总量依然维持在高位状态,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适合毕业生的岗位依然相对不足,尤其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竞争激烈,“一岗难求”,压力较大。

  据官方数据统计,从2001年开始,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就一路直升。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2016年达到765万。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0万。2017年,应届毕业生数量依然居高不下。据教育部初步预计,这一人数将达到795万,比2016年增长约30万。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曹然7月起就在各大招聘会上投简历,已投了50多份,还没接到offer。“专业对口的岗位明显感觉少了,很多都在缩招,可能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效益差,有的企业往年还能招二三十个,今年一个都不招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专业宁同学告诉记者,他现在几乎每周末都是跑招聘,最累的一天要连着跑两场面试。“我已经投了四五十个单位,很担心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很多岗位都在缩招,有的证券公司往年招很多,今年一个岗位只招一个人,有几百个人都投了简历。有些银行的笔试,外地的同学甚至拎着箱子来参加。”

  而对于北京的外地学生来说,感受最明显、最担心的还有留京户口指标的缩减。许多毕业生表示,现在能解决户口的岗位越来越少,一些单位直言户口不能保证,优先招聘有北京户口的毕业生。

  “如果选择留京,户口还是非常重要,牵扯到买房、子女入学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小李说,“我找了一家做教育培训的私企,工资还行就是没户口,公司承诺说将来可申请解决,但名额很少,我打算再看看能否找到有户口的,还是希望在北京扎根。”

  就业竞争激烈的同时,一些可喜的变化也正在浮现。记者了解到,随着中西部对人才需求及优惠政策加大,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去二线城市、中西部就业,寻求发展平台,择业更理性和务实。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老师吕媛说,现在大学生求职更积极主动,很早就开始为求职做准备,择业也越来越务实。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学生去京外就业的意愿和实际数增加。“几年前留京的比例在六七成,而现在是近一半。很多学生因为在京难落户,压力大,都愿意往外走了,很多时候是主动选择。”

  北方工业大学研三学生郭磊说,他刚考上研时铁了心要留京,“很想在大城市拼一拼”。但后来发现,在大城市生活并不容易,房价飞涨,找工作很难。“有户口的工作工资一般都不高,有的去掉五险一金就三四千,在北京生活可能房租都付不起,压力比较大。我现在很现实,就想去发展中的二线城市或回老家河南,发展机会多,也方便照顾父母。”他说。

  而一些优秀毕业生,包括院系的学生会主席、博士等也选择作为选调生下基层工作。“不是他们在北京找不到工作,而是从个人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地方经济尤其是二线城市发展,基层机会更多。”吕媛介绍。

  此外,记者调研发现,近两年来,在国家双创政策推动和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创业热情空前高涨。记者从北大、人大等高校了解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近两年来接待了大量咨询创业的大学生,有的学校创业学生人数增加了50%以上。但同时,受多因素影响,他们在创业中也遭遇种种难题和“壁垒”,失败率非常高。

  “35个岗位只招聘到2个人”

  11月份,各地陆续进入2017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季旺季。记者在哈尔滨、北京、杭州等地走访多个招聘会发现,面对庞大的求职基数,用人单位普遍面临“吃不饱”的难题。

  “今年集团提供了35个工作岗位,结果只招聘成功2个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日前举办的东北五校秋季大型招聘会上,黑龙江省一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副总项城说,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不算低,但招聘成功率如此低确实出乎了他的意料。

  在北京的“中关村留学归国人员专场招聘会”上,北京多家企业的招聘代表同样表示招聘情况并不理想。

  “我们今年提供了技术、销售岗位,与过去相比,公司岗位数量没有变化,应届生应聘人数也没有增加,但感觉依然是招聘比较难。”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负责招聘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求职者和公司对岗问题差异较大,导致双选难以成功。

  该名负责人表示,来参加招聘会的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其中又以民营企业居多,因此这部分企业更希望能招到有工作经验的人,能够马上上岗以节约成本。但问题是,现在应届生的专业对口问题和职业能力问题都不太行。“现在企业招人也是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不想冒险。”

  多位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各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都有空余,但受到专业设置不匹配、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求职者缺乏职业规划等因素影响,导致岗位设置供大于求。

  ——专业设置与岗位不匹配导致企业增加培训成本。北邮国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对岗有困难,找不到合适的人。“公司的技术岗位一般都和最先进的技术结合,而学校的授课、训练往往滞后于先进技术,一些应届生难以契合企业的需求,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弱,企业需要进行培训才能上岗,这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求职者重简历轻能力。黑龙江一家奶企的人力资源经理孙先生表示,很多人简历很漂亮,但是一到面试的时候,问一些基本的专业问题却都回答不出来。“简历再完美,只会给招考官留下印象,个人专业知识才是决定能否被企业看中的硬通货。”

  ——求职者缺少职业规划丢失印象分。部分招考官表示,很多来应聘的学生,对于自己的目标不明确,缺少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会在第一回合就丢掉印象分。

  ——毕业生自我评价过高,缺乏脚踏实地精神。“我们提供的助理文员工资水平在2800元至3500元之间,但一些毕业生张嘴就要5000元以上,这比拥有三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工资还高。”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招聘负责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自我评价和期许过高,与就业市场的现实情况脱节,导致双选成功机率就会降低。

  用人考核标准出现新变化

  记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用人市场眼下已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正在减少,对于求职者的考核标准也从过去的单纯看学历、重荣誉向个人实操能力和忠诚度方面转变。

  国内知名人力资源外包公司FESCO的一位项目经理透露,去年以来,一些企业新增岗位出现缩减,尤其是高排放、高耗能等企业,岗位都会有所调整;一些企业为更好控制风险会进行裁员。此外,企业为转型过程中提升服务质量,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更严,入口把关更紧。

  另据北京市东城区人才服务中心人事代理部部长董泉观察发现,今年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有所减少。“岗位数量减少跟经济下行有一定关系,大学生群体跳槽频繁、要求高也增加了企业用人的顾虑。”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的“口味”正在转变。“以前我们招人先看学历,研究生以上最好;再看荣誉,在校是学生干部或得到过校级以上奖励的也比较吃香。现在对于求职者的实操能力、成长潜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则更为看重。”有多年招聘经验的章莉说,用人单位这几年更为实际,出身固然重要,但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以及全身心为企业服务才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多位人力资源行业业内人士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专业设置与岗位匹配率,并鼓励企业进入校园,给学生提供更多岗位实习机会和时间,锻炼其就业能力的同时,也会帮助企业也能尽早发现人才。

  人才服务机构应进行精准化服务,搭建好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平台,让学校掌握更多企业的情况,通过实习、见习,尽早地为学生确定岗位;高校则应该为大学毕业生做好求职心理和技能的双重辅导,避免形式化,对实操技能和方法进行更多训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