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治理空气污染只能拿车开刀?
时间:2016-12-21 13:38:46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硕 

    重霾来袭,截至12月20日9时,中东部82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4城市出现了小时浓度“爆表”。北京也在20日陷入6级严重污染。京津冀的污染源来自哪里、抗霾是否只能靠风、空气治理究竟有没有起到作用……针对社会公众对于重污染天气存在的一些疑问,多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

  1 京津冀雾霾,蒙陕晋是主要污染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气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积累加上外地传输导致的。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对PM2.5污染的贡献约为70%左右。周边省市的区域传输对京津冀PM2.5污染的贡献约占30%左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山东、河南两省的污染排放。此外,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排放对京津冀PM2.5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但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柴发合说,京津冀区域国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的2%,但2014年常住人口占全国的8%,煤炭消费占全国的9.2%,单位面积SO2、NOX、烟粉尘排放量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在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加大,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2 “煤改气”加剧北京雾霾污染?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介绍,按照我国当前的天然气消耗量计算,假如全部转化成液态水,平摊在全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厚度连0.1毫米/年都不到,仅占大气中可降水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说,“煤改气”不会显著增加北京市大气中的湿度,不是北京地区“丰富水汽”主要来源。

  南开大学教授冯银厂表示,无论是燃煤、燃气还是燃油,都会排放氮氧化物。“煤改气”是否会导致氮氧化物的升高,主要取决于改气之前煤炭的燃烧方式和煤炭品质、改气之后采取的燃烧技术等因素。如果采用了低氮燃烧技术,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就会降低。

  他说,我国脱硝比脱硫的起步晚,近年来大气环境中的氮氧化物浓度下降并不像二氧化硫那么显著。氮氧化物浓度的增加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但这是可控的。而且污染成因和机理非常复杂,不能因为氮氧化物浓度没有明显下降,颗粒物污染依然严重,就说是煤改气造成的,这是不科学的。

  3 抗雾霾是不是只能“等风来”?

  清华大学教授王书肖表示,污染的产生不是一时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难一蹴而就。京津冀区域正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叠加的时期,燃煤、工业、机动车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处于高位,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还很艰巨。王书肖说,目前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治理仍处于第二阶段,污染的发生发展受风速、湿度、边界层高度等气象条件影响明显。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期间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情况下,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但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才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王书肖表示,要彻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天不帮忙的时候,人就要更加努力。公众既要对区域联防联控应对重污染天气有信心,也要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过程有耐心。

  4 风力发电减弱风力,无法吹散雾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认为,发展风电对局地风速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范围非常有限。丹麦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场对下游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的地面风速有明显影响,但超过100公里之外,影响可忽略不计。

  以北京为例,北京距离内蒙古400多公里,距离张家口约200公里。所以内蒙古和张家口地区的风电不会对北京地区风速产生显著影响。

  5 治理空气污染只能拿车开刀?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程水源表示,根据北京市大气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在PM2.5的本地污染源贡献中,机动车排放占比为31.1%,燃煤占22.4%,工业生产占18.1%,扬尘占14.3%。可以看到在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的占比最高,因此北京市重点控制机动车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但控制机动车排放仅仅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个环节”,程水源说,北京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还实施了很多其他重要措施,包括大力压减燃煤、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等。

  此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市也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持续推进散煤清洁化替代、燃煤小锅炉“清零”工程、“散小乱污”企业关停淘汰任务、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6 重污染不断,京津冀空气治理没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表示,2013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2014年PM2.5年均浓度为85.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2015年PM2.5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6.2%。

  “监测数据反映了京津冀区域大气PM2.5浓度在逐年下降”,贺克斌说,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来看,今年北京、天津、河北的优良天都比去年小幅增加。今年春夏时节,大家在朋友圈中“晒蓝天”的频次明显高于前几年,公众也切身感受到了空气质量的改善。

  贺克斌同时认为,入冬以后重污染天气频发,大家更强烈地感觉到了反差。这也表明,下一步还要继续强化京津冀区域冬季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把京津冀区域冬季采暖期间的污染物排放强度也降下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