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把保护产权当做改革施政的一项标准
时间:2016-11-29 08:39:04  来源:新京报 

  应该调整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要素指标,增设产权保护项目,细化产权保护“负面清单”。将保护产权作为改革、施政的重要评价标准,有利于引导官员努力保护产权。

  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这是我国首次以中央名义出台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2004年,我国实现了“私产入宪”,但我们也看到,这些年来的产权保护状况不容乐观。所以,《意见》的意义在于,中央明确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导向,即推动形成全社会对公民财产长久受保护的良好和稳定预期。只有稳定社会预期,才能增强社会信心,调动各方面特别是企业家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推动形成全社会对公民财产长久受保护的良好和稳定预期”,其实也就需要形成一种全社会对产权保护的共识,并成为衡量改革、施政的一种标准。

  如果,把保护产权当做一个衡量政府行为、官员政声政绩、法治昌明等的标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前些年,一些地方搞煤矿重组、“国进民退”等改革,民营企业利益往往被损害。那么,这种所谓的改革,即便有再正当的理由,只要不是平等保护产权,我们都应该投反对票。

  有些地方不讲法治,不顾诚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招商引资时“敲锣打鼓”,项目上马后“关门打狗”。有的以政府换届、领导人员更替的“新官不理旧账”为由,违约撕毁与企业或者个人订立的契约。这样的地方恐怕就难以评价是善治,而且,很多地方也已经尝到了不平等保护产权的苦果。

  还有一些地方借“公共利益的需要”之名强征强拆公民房屋,或征收征用补偿不够公平合理,直接损害公民产权和合法权益。比如近日落马的河南省委政法委原书记吴天君,在其惊人的“一指没”式拆迁政绩下,是大量家庭财产的灰飞烟灭。

  此类现象还有不少,这些不重视产权、侵犯产权的行为,不仅影响地方经济正常发展,而且涉嫌违法,也埋下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产权是人的基本权利,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个人获得独立、人格、尊严和自由的前提,是所有其他权利的保障,也是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运行根基。

  “有恒产者,有恒心”,法律不保护人的产权,人们就没有创造财富的动力。一个地方产权保护得好,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会顺利;一个地方产权保护不到位,无视产权保护,人们就没有创造财富的动力,就失去了繁荣的根基。

  不重视保护国有产权,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伤害公共利益,此前,我们也有很多惨痛的教训。

  所以,要实现这种良好和稳定的预期,一方面也需要刚性约束。将保护产权作为评价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也许值得考虑。

  目前,对地方官员政绩评价往往以GDP、税收等硬指标考核为重,而实现这些GDP、政绩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产权代价,却没有反映。保护产权应该成为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重要的指标。

  对于地方违约、政策不稳定,公职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行政干预司法等引起的侵犯产权行为,要对地方官员问责,让其付出沉重的成本。让吴天君这样的地方官员,一面干着让民众财产灰飞烟灭的事,一面还得到提拔重用,这是对民众和法治的双重伤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