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怨报德谁还肯做好事
时间:2016-11-03 09:06:43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堂吉伟德 

  在商场被偷后,陈潇用发帖来宣泄自己的心情,并公开抱怨后来才提醒自己的男性路人。不谴责小偷却埋怨提醒者,陈潇遭到网友集体炮轰。(11月1日《成都商报》)

  好心提醒了,却落得个“马后炮”之名,难怪当事人心生“好心没好报”的怨气。心寒之下则难免投鼠忌器,下一次遇到类似现象,恐怕连提醒的行为都不愿意实施,不知抱怨者将作何感想?到时候,恐怕又得发出“有人聊胜于无人”的感叹了。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能在违法犯罪行为实施之际,就有人勇敢地站出来制止,确属最理想化的状态。不过,要真正达到这种层次并不容易,受到诸多外部条件的影响,比如自身能力的限制,还比如当时所处的环境因素。正因如此,提倡见义勇为也好,制止违法犯罪也罢,都要量力而行而非勉力为之,付出更多不必要的代价。这样的悲剧在现实中有很多,有的人明明自己不太会游泳,却下水救人,结果人救不上来反把自己的性命搭上。

  帮不帮是一回事,全力帮又是另一回事。助人者所认为的全力,与被帮助者所认同的全力,可能存在差异,但不应成为抱怨的理由。相比于完美的道德标准而言,更具操作性和更接近实际的践行更可贵,也更值得褒奖和提倡。进行道德的苛求,不是对道德的保护而恰是伤害。

  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道德的标准要求可以高一点,不过却不应成为僵化的教条,并作为对正确与错误的评判依据。一个人只要内心向善,那么其无论采取何种表现方式,作出了多大的努力,其行为都应当得到肯定。

  其实,就应当怎么做的“道德手段”而言,要不要做的“道德动机”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解决了要不要做的认识问题,那么才有如何做的技术性处理。现在用技术性的问题去进行方向的质疑,这无异于一种本末倒置。抱怨“提醒不及时”有失道德理性,也是对道德遵循者和实施者的粗暴伤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