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愁、穿不愁,教育、医疗政府兜,保障难点是安全房。”脱贫攻坚,一大难点是住房:部分偏远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可少数群众不愿搬迁;没钱也想盖大房子,宁可欠一屁股债。(10月23日 《人民日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边远贫困地区,扶贫是一道绕不开的坎。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题,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群众的一贯观念,盖大房子才有面子,宁可欠钱也要盖大房子。一方面是扶贫的目标要实现,另一方面是贫困群众的脱离实际的想法,成为扶贫过程中必须要平衡好的问题。
与那些宁愿贫困也不愿搬迁的贫困户相比,欠钱也要盖大房子,恰恰成为扶贫难题中的另一端。是盖大房子,让脱贫成效更“显眼”,还是盖经济型的房子,让扶贫更有稳定性,这事关扶贫的效果与成败。
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脱离贫困状态,当然要提升住房水平。但解决的程度应该是“经济型”的,而非“豪华型”的,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欠钱盖大房子,使政策在帮扶上打了折,也让贫困户在贫困的边缘上徘徊。“因房返贫”反而成为脱贫中的新问题、“负资产”必须要正视。
扶贫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但要逐步兑现,并且需要贫困群众的努力。精准扶贫,不仅要让贫困群众能够脱贫,还要在如何脱贫,达到什么样的脱贫上实现共识。这就必须要平衡解决好面子和里子、基本需求和长远需求的关系。
在国人的心目中,房产问题是财富象征,房子越大越似乎越有钱。贫困户当中也同样有这样的思想认识。在娶妻、居住有面子等多方因素的左右之下,欠钱盖大房子就有了足够的支撑动力。但欠钱盖大房子,又脱离了贫困群众的现实生活基础,一味追求大房子,只能陷入经济的泥淖中,无益于尽早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
保基本住房,应该是扶贫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尺度。这一点,既需要扶贫部门在扶贫过程中要掌握好尺度,也需要引导贫困群众有这样的基本共识。推进异地扶贫,前提和基础是保证贫困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在此基础上,帮助贫困群众建立起可以致富的产业时,待贫困群众有了更为殷实的经济基础时,再花钱盖大房子,方可说得过去。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帮助贫困群众全面脱贫,让贫困群众脱离住危旧房的困境,就是要伸一把援手,帮一把,但又不是大包大揽,把贫困户“供养”起来。就像帮贫不帮懒一样,欠钱也要盖大房子,这样的观念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了味,抵消了扶贫的成色,需要及时帮群众扭转过来。房子是财富的象征,但又不是全部。欠钱也要盖大房子,当是全面脱贫当中的“思想之贫”,更要在扶贫中注重扶志,让贫困群众自觉转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