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中国的城市化 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活动暨世博主题大讲坛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 2010年5月15日9:00—17:00
【活动地点】 中国上海
【活动背景】世博会,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展示国家形象的良好机会。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的大国,需要向全世界表明一种姿态:中华文明的崛起与复兴,是对世界文明与和平的巨大贡献而非相反,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将让世界更美好!
“中国的城市化 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活动,旨在通过签名、建言的形式,激发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倡导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理念、建设环境宜居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参与热情,营造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引起媒体和社会公众对签名活动及活动主办方的普遍关注。
世博主题大讲坛以“构筑城市发展国家级智库、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为目标,旨在通过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投资等领域知名专家主讲的系列高端讲座,充分利用和发挥世博会的教育功能,透过世博会传递出的城市发展领域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材料等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解析与展望,引发政府领导、投融资机构高管、民营企业家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更多的思考,为城市政府公共投资方向选择决策、各类企业与民间投资机构新的投资机会把握、25万亿的民间资本更好参与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智力支持。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
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
上海敏元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东航旅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世博集团上海广告公司
城市化网
【媒体支持】
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东方网、解放报、文汇报、新闻晚报、晨报、东方电视台、世博杂志/网、城市化网、城市化杂志、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等
【出席嘉宾】
李秉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胡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博士导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世博主题大讲坛组委会副主任
黄耀诚: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顾问、前副局长
刘仪舜:国家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局原局长、第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国有资产法》起草工作组组长、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开发银行装备制造业投资顾问、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大卫·格林伯格:美国知名生态建筑和城市设计专家、生态建筑和规划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建筑学沙龙和后现代建筑学语言的贡献者之一,上海2010年世博会总体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咨询顾问
李津逵: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高级会员、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客座教授、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
【主持人】
胥和生: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顾 晴: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城市化杂志执行副主编
【现场实录】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胥和生
胥和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早上好!5月1号开始,我们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如期举行了,这就让上海这个中国最大城市成为世界探视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一个独特窗口,更让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胥和生,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世博主题大讲坛,暨“中国的城市化,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活动启动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出席大型签名建言活动暨世博主题大讲坛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李秉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主任
胡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博士导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世博主题大讲坛组委会副主席
黄耀诚: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顾问、前副局长
刘仪舜:国家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局原局长、第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国有资产法》起草工作组组长、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开发银行装备制造业投资顾问、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大卫·格林伯格:美国知名生态建筑和城市设计专家、生态建筑和规划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建筑学沙龙和后现代建筑学语言的贡献者之一,上海2010年世博会总体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咨询顾问
李津逵: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高级会员、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客座教授、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
这次活动还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重视,交大也派出两位同志参加,欢迎你们!
由于时间关系,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博士导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世博主题大讲坛组委会副主席胡伟教授上台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博士导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世博主题大讲坛组委会副主席 胡伟
胡伟:尊敬的李秉仁总经济师、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期盼已久的世博会如期召开。为了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城市经济、规划、建设和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以世博为契机,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世博会的精神和精髓,进一步参与奉献中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上海市城市经济进修学院、上海城市经济学会、工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世博主题大讲坛在今天正式启动!同时启动的还有“中国的城市化让世界更美好”大型签名活动!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的领导、代表国际公共事务学院,代表世博大讲坛组委会对这次大讲坛的启动和签名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但是城市如何才能够让生活更美好?这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上海一个很有名的新生代作家在一次演讲当中曾经说出一个非常惊人的话语:城市让生活更糟糕。这在网上有很广泛的传播。他说的意思是:城市化的进程在给人们带来无限美好的希望和优良生活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如何来兴利除弊,让城市化真正汇集广大人民的生活,这的的确确是需要去研究的。
可以看到,世博会的召开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注入了非常大的活力,世博会推动了上海的城市发展进程,我想至少加速了十年的进程。比如说像上海的地铁,现在是除了纽约以外是世界上地铁长度第二大的一个城市。若干年以前上海还没有地铁,仅仅这么十几年的时间,上海从没有地铁发展成一个世界上地铁长度第二大的城市,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确实非常快。所以世博会给我们广大的市民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我想在座的很多人也感受过世博会、参观过世博会,让我们通过世博会感觉到城市发展的魅力。
这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探讨。比如说上海的地铁长度现在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看到很多换乘并不是特别方便。我经常到很多大城市跑,我们还没有做到比如说像东京这样,他们在同一个平台上换乘,1号线、2号线在人民广场换乘的时候需要跑很长的距离,现在经过改造这个距离缩短了,但是也不是特别得便利。地铁已经修了上百年,我们并不是第一个造地铁的城市,我们的地铁如何造,才会比纽约、东京这些城市更好,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再比如说上海的城市发展非常快,我们现在看到到处是高楼大厦,我们是以高楼大厦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地标,但是现在进入到后现代主义时期,很多城市已经不追求高楼大厦了,我们如何能够进入到一个新的理念当中呢?当然不是说不去盖高楼了,如何更好地去规划这些楼房的建设,像上海现在高层建筑有6千多幢,正在建设的高层建筑还有6千多幢,规划建设的高层建筑依然有6千多幢,如果有将近2万幢的高层建筑矗立在上海这么一块土地上,那我们面临的可能是一个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如何使上海的城市规划更好,这也是需要我们来探讨的。
前段时间我陪美国一些客人参观世博会,从十六铺码头出发,像浦东沿岸的高楼在十几年间崛起,确实是世界的奇迹。但是从十六铺码头往世博会穿过去,旁边是一大排高层居住的建筑,把整个黄浦江沿岸的视线全部给挡住了,那里面就有非常著名的一些建筑,造成黄浦江沿岸的峡谷效应,世界上著名城市沿江楼宇开发都是梯度开发,靠江是最近的,逐步地往远处提升。美国专家说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的,但是现在要改已经很困难了。
我讲这些不是否定我们现在上海城市发展的巨大成就,我们上海城市发展成就的巨大怎么说都不为过,但是要召开这样一个世博大讲坛,在充分领略城市发展魅力和好处的时候,我们要更加去反思如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
所以今天这个世博大讲坛以构筑城市发展、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为目标,是在通过国内外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等领域专家名家的高端讲座来发挥世博会的教育功能,通过世博会来传递发展领域新的思想、理念、新的科技、新的材料等,以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解析和掌握,引发政府领导、投资机构、民营企业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更多、更好、更科学的思考,为城市政府、公共投资方向选择决策,各类企业和民间投资机构把握新的投资机会。大讲坛还将围绕5大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展开,嘉宾演讲内容将涉及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相关政策和法规、行业发展状况特点与趋势、投资热点与机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国内外经典案例等多方面的内容来展开。
女士们、先生们,作为系列大讲坛的首场,今天的主题是:中国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旨在通过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探讨中国城市化的投资机会与挑战,这对城市进一步管理、研究者的思维、启发企业家,以及各类投资机构对城市发展进程中投资机会的把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世博会的召开将是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愿今天所有与会的嘉宾和朋友,在中国城市化快速提升进程当中,能够大有作为、大有收获!最后,预祝今天的世博大讲坛启动仪式和今后的各项议程能够顺利开展,祝世博大讲坛取得圆满成功!预祝今天的签名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胥和生:再次感谢胡伟院长热情洋溢的致辞。谢谢!下面我们来共同启动“中国的城市化,让世界更美好”的签名建言活动。有请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顾晴小姐上台主持。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
城市化杂志执行副主编 顾晴
顾晴:谢谢胥和生所长!现在,让我们有请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顾问、前副局长黄耀诚先生,宣读“中国的城市化,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活动《倡议书》。大家欢迎!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顾问、前副局长黄耀诚
黄耀诚:中国的城市化 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活动倡议书:
世博会在中国上海如期举行,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展示国家形象的良好机会。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以城市为主题,代表了正在影响世界的一大趋势,那就是全球的城市化。当今世界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而中国是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中国的高速城市化,是地球家园的福音还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是长效的科学发展还是短视的资源透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的大国,中国需要对此做出回答,并向全世界表明一种姿态:中华文明的崛起与复兴,是对世界文明与和平的巨大贡献而不是威胁。
为了让上海世博会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同时给政府决策者、专家学者、业界在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方面提供更多的思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上海敏元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东航旅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世博集团上海广告公司、城市化网等机构,共同发起“中国的城市化 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活动。
通过大型签名建言活动,汇集全世界的智慧,博采众长、广开言路,找到更多更好的对城市化进程的建议与解决思路。让中国各级各类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结合自己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口规模等状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走出一条和谐、宜居、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签名建言活动除了在上海举办外,我们将走出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今年5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26日,我们将每个月发布一次签名统计数据,汇总相关城市化进程的建议,并举行相关论坛活动。
城市化进程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倡导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理念,为建设环境宜居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献计献策,营造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期待着各界有识之士的参与!同时,我们坚信:中国的城市化将让世界更美好!
倡议书联合发起机构(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
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
上海敏元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东航旅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世博集团上海广告公司
城市化网
2010年5月15日。
顾晴:感谢黄耀诚先生!希望各位嘉宾和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积极响应《倡议书》的号召,加入到这一大型签名建言活动中来,让我们共同为中国的城市化出谋划策!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先生上台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
李秉仁: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在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我们来到上海参观考察世博会,体验世博之旅,领略世博风情,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我们为之骄傲、我们为之自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深刻理解上海世博会这一主题的内涵,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发展,世界关注!中国的城市化,世界关注!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25日在纽约总部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瞩目的焦点。低碳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低碳的上海世博会已经成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标志之一。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的城市化,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活动” 启动仪式,就是让我们关注低碳发展、关注低碳城市、关注低碳城市化。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简称:城市化委员会)自2007年底组建以来,以“让中国的城市化造福全人类”为宗旨,以“为中国的城市化提供智力支持”为使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学术团体、规划设计单位、各行业企业、金融机构、整合营销机构和相关新闻媒体,将城市化委员会打造成为城市化研究领域的一流的研究组织、一流的服务机构、一流的互动平台为奋斗目标,开拓性地展开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天的论坛将由城市化委员会的中外专家学者为我们贡献他们的真知灼见。我真诚地希望继续得到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的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感谢朋友们出席今天的活动。谢谢大家!
顾晴:谢谢李秉仁总经济师!现在,我们将有请出席今天活动的领导和嘉宾一起上台共同为中国的城市化,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条幅揭幕,并带头签名建言!
有请李秉仁先生、胡伟先生、黄耀诚先生、刘仪舜先生、大卫·格林伯格先生、李津逵先生!
现场的所有嘉宾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数1、2、3来见证这一令人激动人心的时刻!
谢谢各位领导和嘉宾,请就坐。
顾晴:朋友们,一个旨在通过签名建言的形式,激发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倡导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理念的大型活动已经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城市化需要我们每一个国人的积极参与,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和您的家人、朋友参与到这一大型签名建言活动中来。
现在我们将邀请今天出席活动的所有嘉宾上台签名建言,有请!请签下你们的名字,写下你们对中国城市化的建议和美好愿望。谢谢!
顾晴:有请我们的礼仪先生将条幅拉起,向所有的嘉宾展示一下。
顾晴:谢谢大家!谢谢所有现场的嘉宾!谢谢你们的积极参与!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城市化一定会造福全人类,中国的城市化一定会让世界更美好!谢谢!
接下来,我们将有请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和嘉宾移步台前合影留念!有请!
顾晴:请各位领导和嘉宾就坐。现在,我们的世博主题大讲坛将正式开始,有请上海交大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胥和生先生为我们主持论坛。大家欢迎!
胥和生:我们进入第二个单元——世博主题大讲坛,现在正式开讲。有请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原司长、第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国有资产法》起草工作组组长、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开发银行装备制造业投资顾问、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刘仪舜先生,就“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投资机遇与挑战”进行演讲。欢迎!
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原司长、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国有资产法》起草工作组组长、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仪舜
刘仪舜: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的发言题目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投资机遇与挑战”,主要就三个问题与大家讨论。第一是加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战略意义。第二个是投资机遇。第三谈一下地方政府承担城市化的重任和应该思考的几大重大问题。
一、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伟大战略意义
为促进中国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推进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推动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城镇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土地资源,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逐步将8亿农民变成富裕群体,拉动内需,将中国建成头等社会主义富强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共中央十七大的伟大战略决策。
1、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变革是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最具根本性的改革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有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一是产权不明和政企不分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二是城市与农村分割、限制城乡生产要素流通的二元结构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体制问题,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建立,也不可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中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8年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首先按中国非农业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统计并公布了2006年中国的城市化率,2009年底又完成了《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详细分析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化发展现状。194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17.43%,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64年城市化率降到16.56%,后来由于十年文革到1975年城市化率下降到15.45%,此后城市化率逐步增长进入平稳发展期,至1999年达到了25.51%,20年间平均每年保持了0.5%的增长。从2000至2006年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从26.08%增长到32.53%,七年增加了七个百分点,2007年达到32.93%,进入快速发展期。
3、城乡统筹规划,加速城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路
按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各省市、自治区都将城乡统筹规划做到了乡镇,中央要求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农村只留3亿,未来20年将有8亿农民进入城镇,必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将中国建成世界头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城市化工作以中小城市和乡镇为重点,它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中央的决定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二、城镇化建设的任务与发展机遇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引发城际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及轻轨地铁的空前发展,土地整合及基础设施项目、自来水、污水处理、环卫设施及垃圾处理厂、医院、学校等公用设施的建设加速,风能、太阳能、地热泵等新能源项目将得到大力的发展和应用。农民宅基地置换住房将兴建大量的住宅,必将带动房地产的开发。
为繁荣经济和解决就业,新的工业园区将聚集高科技新兴产业。为配合种植业、养殖业将兴建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加工配套产业,还有与周边城市相结合的旅游、生态保护、养老康复区域的建设。摆在我们面前的建设任务既繁重又令人振奋。美国有人说“中国八亿农民如果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对世界是个灾难”。意思是说能源消费负担不起,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当然是荒诞的,美国能源消费人均达7以上,中国才1点多,美国人浪费能源,中国人素有节约的良好传统,我们的新城镇建设必须是绿色环保节能减减排的,将充分应用高科技的成果。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给房地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已有一批先知先觉的房地产公司承包大片土地参与新农村改造进行城镇化建设,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建设花卉生产基地、渔业生产和港口作业基地,发展海上旅游服务产业和国际老年康复疗养中心,建设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城镇化新农村,主动变身为城市运营商,促进当地城乡社会经济大发展。
如北京国瑞房地产公司与海南万宁市签约投资150亿元人民币承担保定村400户新农村建设、乌扬港及保定湾旅游开发区项目以及太阳河花卉产业化基地及国家老年康复中心。北京万年基业房地产公司承包长辛店2个乡的新城镇化建设,参与曹妃店开发区规划和开发建设任务等等。
为适应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新城镇的建设需要,将大大促进新能源、高科技低碳产品和产业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已出现以新农村建设投资公司命名的民营企业,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必将带动各行业相关产业的空前发展。
三、地方政府肩负的城镇化建设重任和对策
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不但充分发挥了政府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作用,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经济职能作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进行城镇化建设,推进和完善城乡一体化是各级政府重要职责。为此,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1、研究城市经济空间合理布局直接关系到投资的规模和方向。
经济空间布局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密集度最高的地区分布在最富裕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绩与中国经济集中度的提高密度不可分,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和首都经济区域的国土面积占全国15%,GDP的比重则提高到27%。深圳市是经济集中度的一个典型。1980年深圳城区只有3平方公里,人口30万。30年后的今天人口高达800万,城区达到720平方公里,1979年GDP不到2亿元,2007年达到6765亿元,年均增速27.4%,并成为中国第一个突破人均GDP1万美元大关的城市。
经济聚集度不仅表现为城市化程度,还表现在都市化水平上,首先是城市土地的效率。2005年建设部重新颁发了建设用地标准,最大区间人均60-120m²,但2004年实际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达133.68 m²超过国家规定30%,而世界著名十大城市人均占地面积大多数少于中国。
中央要大力推进中小城市的发展,这是中国空间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城市的建设应主要提升其城市功能,而不是扩大它们在宏观布局中的比例。其主旋律应该是都市化,目前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均占地是中小城市的1/6,单位土地产出率却是中小城市的40倍。因此一个城市在制定自己的经济空间发展战略和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时必须审时度势,认真分析产业的集聚度和投入产出的效率。
2、城市经营必须重塑科学合理的国有资本管理和经营体制。
城市经营是中国地方政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施政理念,也是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创新的一个崭新探索。
城市经营是政府运用市场手段,对城市的各种资产进行聚集或重组运作,直接获取经济效益的行为,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土地资源、地域空间及其他经济要素,从总体上整合城市资源的配置,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将获取的收益用于城市建设,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城市资产经营是将城市资产通过市场运作,对城市资源的潜力,实现城市资产的保值增值。
城市资产经营及城市资本运营必须要赋予政府具有现代投资职能,虽然地方政府的投资不以直接营利为目的,但不排斥政府在追求综合效益的前提下争取项目本身更好的经济效益,也不排斥政府授权的管理组织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营活动。
3、减少过度依赖出售土地集资,充分发挥政府多渠道融资职能。
土地是稀缺的资源性资产,不宜轻易出售。现任政府将70年土地使用权卖光了,下一届政府就无地可卖了,土地几乎是城市经营中最重要的资本,也是政府融资有力的信用工具,因此要审慎变卖土地。为解决资金短缺的困难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融资职能的作用。不应仅仅靠卖土地弥补资金不足和单靠招商引资。
因此我们需要对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进行分析,以期拓展思路,深化改革,使地方政府筹资能力越来越强,在贯彻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制,调节经济周期性波动,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地方政府实际有以下几种融资模式可供研究选择:如债权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项目融资模式、资源融资模式等。
此外,还应该通过利用土地矿山资源性资产向国外投资银行融资,利用国际人道主义基金进行融资合作等方式大力吸收和充分引进国外资金
总之,城镇化建设必须与金融业务相结合,各种融资模式需要结合实际要求组织专职机构选拔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实施。
胥和生:感谢刘仪舜董事长的精彩演讲!希望在座的各位以及更多的有识之士,都能够紧紧抓住正在中国上演的这一史无前例的城市化中的投资机遇!
今天上午的活动议程暂时告一段落。下午2:00,我们将在此继续世博主题大讲坛,届时,美国知名生态建筑和城市设计专家大卫·格林伯格先生、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津逵先生将分别就“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城市规划的挑战”、“跨越百年的两次城市化”给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思想盛宴!
请各位嘉宾准时出席!
下午论坛(14:00—15:00)
顾晴: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的世博主题大讲坛继续开讲。
在“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这三大主题下,上海世博会试图解答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困扰。据了解,上海世博会是迄今为止第一个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园区内有超过1000辆新能源汽车在园内运行、可供4500户居民用电的太阳能发电设施、10.3亿颗LED芯片用作照明……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认为,上海在很多方面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树立了新标准。
作为美国知名生态建筑和城市设计专家,大卫·格林伯格先生在前不久举办的低碳中国城市化论坛上曾表示,美国的城市化是高碳的,美国的很多城市是19、20世纪建造出来的,中国需要21世纪的建筑。中国在低碳城市化的道路上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新路。现在,就让我们欢迎大卫·格林伯格先生就“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城市规划的挑战”进行主题演讲。
美国知名生态建筑和城市设计专家 大卫·格林伯格
大卫·格林伯格: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来到上海,也谢谢主办方的邀请。上海是很漂亮的城市,我来自美国的洛杉矶,是在洛杉矶出生长大的。我学习了艺术、建筑学和城市设计,我不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而是略知一二很多领域的通才。我毕业之后非常喜欢去有文艺复兴的地方,比如说意大利。因为美国没有复兴,所以我在美国找到工作。我来到中国是因为400年后中国有一场复兴在兴起,北京有、上海也有。我在洛杉矶生活了20年,体验到了这个城市的现代化的进程。但问题是这是一个20世纪的城市,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
洛杉矶并不是由聪明、有智慧的建筑师来建成的,因为它只是为汽车而制造。现在是进行改变的时候了。洛杉矶城市扩展太快,对汽车的依赖性太大,增长趋势已经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了。我们现在还是要继续学习,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
这是洛杉矶的市中心,有大量的高层建筑。我认为应该重新考虑这种高层建筑的形式,这些建筑都非常地自我,因为它们只想让自己变得更美观。我现在想把一个建筑比喻成一个女士,我们不能只看到她外貌的美丽,而应该具有智慧。一个漂亮的建筑设计并不代表一个好的城市。因为高层建筑让很多人为此要花1个小时的时间从住的地方抵达办公地点。所以,这只是一群面貌好看的高层建筑群落而已。
这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城市建筑,它位于巴西,但是我认为它是一个现代城市设计失败的例子,因为它只是漂亮,并没有多功能的用途,而且处于不对的方位。这个设计者是一个好的建筑师,但并不是一个好的城市设计专家。
这是金门公园非常漂亮的地方。我建议这个公园应该增加10%以上的农业,比如说加一些果树、植被,一个聪明的公园,而不止是一个漂亮的公园。
所以,城市设计并不是一个建筑师的任务,应该由不同领域的专家整合起来进行。
上海也是一个非常自我的城市。我认为中国必须要在全球的和谐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不仅仅是拷贝在衰退的西方步伐。我认为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低碳建筑,需要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等,让建筑能够合理利用能源,这些也需要有低碳的专家、低碳的平台来实现。我觉得我们已经到了需要改变和需要多样化的时刻了。
这是芝加哥,100年前由于我们制造了电梯,第一个最高层建筑也就在这里诞生了。这是德国的大学,1909年建造的,也是我们现代建筑的诞生品。我认为这是未来我们应该有的生态建筑,不仅仅是外观美丽,还非常地智能化。一个生态建筑的所有关键因素都包含其内了。问题是建筑师们并不能单独地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专家一起整合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另外一个比较智能化建筑的模式,它不需要用土壤来种植植物。这是在德国的一个零碳建筑。未来的低碳建筑可能外形非常不一样。因为它们并不是因为外形而建造的,而是作为低碳诞生的,所以非常地充满乐趣,而现代建筑完全没有乐趣,我觉得这非常不对。
大问题需要比较大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一个综合的、全新的、全面的方式来解决高碳这个问题,需要重新考虑一个好的城市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应该把这个问题只留给专业的设计师和计划人员,我们的方法和方式不止由上而下,还应该由下而上,而且应该是多用途的。
这是是由Frank Lloyd设计的一个建筑,大概有两千米高,可以容纳10万人,大家在这个建筑当中学习、生活。当时人们都嘲笑他,所以这个设想没有实现。我觉得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人都非常抵触要做的改变。
这是一个中国设计师马先生的设计,它大概是800米高,是一个多用途的设计,人们可以在一个建筑当中生活、学习、娱乐、工作。这是另外一个生态建筑的模型。这是其他的一些例子,不但外表非常好看,而且也非常地低碳,非常地多功能。这是马先生设计的另外一个模型,是一个可移动的中国城,我们可将它搬到任何地方。我认为我们需要将这些因素和谐地考虑在一起,不光是城市,而且要融合农村、融合田园。
我觉得一个和谐的低碳未来需要通过整合不同的功能在同一个建筑当中,让人们在同一个建筑当中同时生活、娱乐。这些比较好的观点可能对于西方来说已经太晚了,但是我觉得对中国来说为时并不晚。所以我认为中国是世界的未来。
另外,我认为,一个生态城市需要展示它是如何整合农业,以及与城市周边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以及未来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平衡,需要有一个非常和谐的城市和田园、农村的平衡,我们需要将它们融为一体。
我想再次强调的是,我们需要整合、综合考虑自然、农业、当地、文化,以及生态、旅游等等多种因素,让我们的农民赚到更多的钱,并且将生态旅游等等结合在一起。中国农民的发展需要进行资源整合,我们需要帮助农民一起来实现整合,而不是单一地将海边的农田改造成旅游基地,让农民只是为旅游者做饭。
这是一些生态城市模型。这是纽约历史频道举办的一个洛杉矶城市改造的竞赛,我们展示的是洛杉矶竞赛第一名的作品,但是我们已经不能等100年去实现这个作品了,我们应该做一个比较切实的,比如说15年的计划。这个竞赛的第二名获奖者做出的建议是我们应该去掉所有的高速公路,种植大片的竹林,人们在竹林中学习、工作、生活。
我认为低碳的未来——竹子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我有时也在北京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工作,它叫国际竹筒组织。下星期我将在国际竹筒组织做另外一个演讲,主题是竹子对于城市和乡村以及低碳建设的重要性。
我想,我们的未来在于改变,未来在于低碳,未来也在于教育,同时也需要多样性。如何更低碳,我想应该从小孩进行教育,比如我们可以有一个类似于京剧表演这样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低碳的重要性。
我认为哥本哈根会议不是非常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上而下来解决,由美国、中国这些碳排放量比较大的国家来提供方案就可以了。实际上,我们应该把全球看成是一个生态体系,一个环节失败了,将会导致整个发展的失败。非洲人在会议当中发表了很多的言论,我们要去吸收他们的意见。非洲人们在供应链当中是属于比较底部的,必须要从底部听起,吸取他们的想法。否则,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要实现低碳,需要全世界的人们一起来努力。所以,我将跟一些组织一起开展一个全世界低碳设计竞赛。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国找到一个地区,或者是城市进行大规模的低碳改造的话,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是我们地球在空中的图片,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人们以为这张图片当中处于正中心的是美国,但是在世界中央舞台的已经不是美国了,而是中国。低碳和和谐的未来已经在中国人的手中,中国人必将在全世界的低碳发展当中起到一个带头作用。
谢谢大家!我现在欢迎大家提问。
提问:您能否总结一下低碳城市化在美国之所以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在低碳城市化的发展中有什么优势和机会?谢谢。
大卫·格林伯格:第一条是美国人太贪婪了,发展上的贪婪。所以我认为上午刘仪舜董事长的发言非常好,因为他说我们不应该将国有土地卖掉。第二,我们必须很好地控制环境,美国人什么都不能控制,商业不能控制、政府也不能控制,中国有能力来控制、来管理。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非常好地管理我们的农业和农村,没有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15年前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跟我女朋友在北京的街上走,我们一直在讨论美国的抢劫事件,但是我的女朋友告诉我在中国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但是最近我到深圳以后,发现街上有非常多的警察,犯罪现象也在逐渐地发生,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安排农民问题,只有很好地安顿农民和农业,这样才可以达到很好的城市。
提问: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需要防止哪些误区?你所看到的中国在这方面有些什么误区?
大卫·格林伯格:我认为中国需要很好地听取民众的意见,考虑到他们的想法。然后才能够有更多的低碳人。如果只有自上而下的控制和管理,并没有考虑到底层人的需要,并不能达到和谐、更美好的世界。我们需要很好地重视我们的教育,让所有的人都一起来参与、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只考虑到中国局部的发展,就算是中国非常地完美,还并不代表我们有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还需要注意到非洲地方的问题,要综合考虑。所以我认为整个世界应该一起努力,不能只单靠中国的局部发展。
提问:在中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难点在哪里?
大卫·格林伯格:非常简单,这个问题不能只靠建筑师、设计家及政府来单独解决,也不能只靠法律和设计,这需要所有人一起参与进来。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能拷贝西方的做法了,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西方的帮助,培养中国自己的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中国人一定能做到,你们也是唯一能做到的人。所以如果能够帮得上忙的话,我非常高兴!
顾晴:感谢大卫·格林伯格先生给我们做的精彩演讲和精彩回答!尽管目前在低碳城市化方面有些实践,但是也存在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大卫·格林伯格先生所说,中国是世界低碳城市化的未来。尤其是在今天低碳已经成为上至中国国策,下至中国百姓,甚至学前幼童都熟知的理念下,相信中国低碳城市化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顾晴:李津逵先生是城市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城市化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也提出过许多独到的观点。比如,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然而李津逵先生说,不,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城市化。迄今为止,中国已经经历了跨越百年的两次城市化。那么,这两次城市化到底有什么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有请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津逵先生就“跨越百年的两次城市化”做主题演讲!大家欢迎!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津逵
李津逵:朋友们,下午好!在这样一个场合和大家交流这个问题,我觉得真的是有一种历史感。大卫先生参与过世博会的前期设计,我本人也参与国中国国家馆的前期策划。当我参加过几次会议之后,我感觉我的认识水平不足以给出一个叫做城市发展中的城市智慧。而且我发现就我们这个民族而言,我们这100多年来,对于中国的城市,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对于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中国城市的新生、复兴、萌芽、发展实际上缺少一个系统的梳理。所以,正如大卫·格林伯格先生说走到中国的国家馆看到的是历史的画卷,而不是当代的画卷。看到是一些慢吞吞很静悄悄的生活,而不是这种像红尘滚滚、潮流滚滚不可阻挡的城市化大潮。
美国华人历史学家唐德钢先生说,中国历史上一共发生了两次大的社会转折。第一次就是秦汉年间,用了大概200多年的时间。第二次是从1840年开始的这一次伟大的社会转型,到什么时候能够终结呢,他希望在2040年,他说当200年当中中国大转型完成的时候,我们的中华民族之船在长江上就闯过了三峡,后面就可以享受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平浪静。如果从这样大历史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今天中国的城市化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走到今天的。我们从今天走到什么程度呢,走到了一个城市化最关键的时刻,就是加速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为什么叫两次呢?因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把城市化打断了,从1978年又重新开始,所以我的题目叫:跨越百年的两次城市化,它实质是跨越两百年的一次城市化。
第一次的城市化发生在1840—1937年,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侵略战争—不平等条约—约开口岸—被动加入世界贸易、洋务运动—近代工业—沿海沿江新兴城市的城市化;从甲午战争至抗日战争期间:侵略战争—不平等条约—约开口岸、外资修路设厂开矿—被动加入全球化、清末新政自开商埠—辛亥北伐—黄金十年的城市化;
第二次就是从1978年,农村改革、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乡镇企业、小城镇发展—沿海对外开放、入世—世界工厂—两亿农村劳动力进城的城市化
今天我们在上海开世博,这时因为从1860年开始上海就已经是中国经济上排名第一的城市了。因此今天把世博会放在上海是情理之中的。因此我们今天所有对外开放,这一轮改革开放依托的城市多数都是在第一次城市化中间出现的开放城市。当然,那个时候的开放是被动的开放,叫以条约开放的口岸城市组建成殖民地,是这样的开放,但是这样的开放成为了我们的桥头堡、门户、窗口。
古代的时候人们也想进城,但是那时候城市提供的岗位太少,这种耕织结构很难打破。但是为什么这十年来有两亿多农民工走进城市?因为我们主动地参与了全球化,两亿农民工造就了世界工厂。所以,我的第一个命题是中国的城市化是全球化拉动的。中国加入全球化以后,就好象两个细胞融合的过程,原来每个细胞都有他的细胞核,但是融合成一个大细胞的时候就形成了新的细胞核,处于边远的小渔村在加入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一跃而起变成了中国的中心城市。大家可以看一下当年的大连、天津、青岛、烟台、威海,然后是宁波、厦门、上海所有这些城市都是小渔村。
李津逵:在甲午战争之后,被动的开关,外商到中国来掠夺,当时也做交易,中国政府是没有主权来捍卫自己权益的。这样一种外商投资使得制造业迅速地发展之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了。这些工业化所依托的据点是口岸,因为只有在口岸里才能够按国际案例来办事。甲午战争前20年,我们的进出口年均增长2.95%和2.54%;1895—1927年,进出口年均增长6.0%和6.2%。
所以,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其显著特点就是一批因工而兴、因商而兴、因路而兴、因港而兴的城市的诞生和发育。工、商、路、港又来自何处?是来自于中国打开大门,加入了全球化。
第二就是在开放和竞争当中城市才能获得发展。为什么呢?我是把近代中国城市按主权类型划分为四种:租界城市,殖民地城市,传统封建城市,自开商埠城市。那么,从对于中国内地的影响来看,哪一种城市更大,为什么?
首先看一下租界城市,这是按照条约来开关的,大概开了80多个这样的城市。20世纪20年代,进出口货物所征关税中,条约口岸占了90%以上,上海、天津、大连、汉口、胶州、广州6个口岸占了65.82%,而上海一个城市就占了40.88%,可见它在中国和世界的交往当中发挥着多么重大的作用。特别是租界改变了城市的格局,成为近代城市生活的中心。
上海租界面积在1915年比1848年扩大了12倍,增至7万余亩(近50平方公里)。在租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海新城区,数十年间就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拥有中国数量最多、建筑质量最好的高层建筑和最繁华的商业街道。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城市出现了一个城市多国分治的局面。
第二种城市:殖民地城市,也就是大连、青岛、哈尔滨、香港、长春等。从城市规划来看,殖民地城市总体感强,但由于公共治理缺少竞争、对外开放的管道单一,未能如沪汉津所发挥的作用。
第三种城市:封建城市,就是北京、西安、成都等,这是由于近代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产生的。北京由于不是开埠城市,所以在北京所设洋行,多属分行、支行性质。洋货的来源上海第一,天津第二,日本第三。当时的封建城市在与国际上接轨的时候,远远不如这些租界城市,所以洋货一般从上海到天津,再到北京,再到县城里去。
北京的城市机理东西是胡同,南北是干道,把胡同填充的就是一个个的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是大家手拉手站一圈,后背冲外,脸冲里。而租界城市的机理是手拉手脸冲外。这种机理是租界城市,也是所有的欧美城市、西方城市的模式。另外,使馆、银行、邮局、公寓等,并不是北京城市的公共空间,直到今天也是一处闹市中僻静的角落。所以,封建城市显然对于中国那一轮对外开放,那一轮城市化,那一轮接受先进文明碰撞交流间起到的作用就有限了。
李津逵:中国在1860年开始就有了主动的对外开放,叫洋务开放。大量的中国官员没有走出国门去看西方的城市是怎么回事,他们只重视工业、工厂,只重视工厂中间的产品,只看到这些东西。1866年最初一些中国官员访问了欧美城市。1876年李圭参加了费城万国博览会,他说,外国的城市是“街道纵横,其直如矢,宽自六七丈至十丈。……各街中砌鹅卵石,并仿轮车铁路法,平铺铁路,专行马车,左右稍低,夹植树木,疏风荫目。行人皆从两旁砖石路来往,亦甚宽展。……居民八十一万七千有余,民房十五万一千余所,工厂、店铺,城内居多。”
李鸿章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才走出国门的,他先后出访了20多个国家,走访了20多个著名的城市,看到了中国和西方在城市方面巨大的差距之后,深感“刻骨铭心,载之东归”,回到国内来就大力地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建设,就是中国城市要开放,这就出现了第四种城市:自开商埠城市。
1898年开始,清末已有36个自开商埠;1924年增至52处。自从实施自开商埠政策之后,条约口岸数量的增长速度大大减缓。
自开商埠城市是开发区城市,但是开发区和商埠还不一样。经济开发区是单纯的加工制造,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从生产到消费,按照今天中共中央的说法叫生产方式的转变。刚才问大家,没有一个人愿意逛外高桥的开发区,大家看一下商埠区,你们愿意逛吗? 1904年自开商埠以后济南的商埠区是生意最火爆的一个城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重温跨越百年的两次城市化,因为我们要把有益的,了不起的事情重拾回来,树立我们的信心。
李津逵:第三点,我要讲的是产城融合的城市才是永续发展的。为什么今天所有中国的经济功能区当中,高新区、报税区只有深圳取得了成功,汕头、海南、珠海的发展不如广东省的平均水平?这是因为深圳把自己变成了一座城市。有好城市,任何时候企业都会生生不息地长出来。比如说深圳寻呼机企业的小青年,发明了一个东西,最后创办了一个腾讯的企业,好城市培育好企业。
第四点,我要讲的是中国的城市化正在“闯三峡”。前三十年我们的农民只是一只脚进城,是半城市化,而半城市化伟大在于它造就了工厂。但是它的社会代价是什么呢,留守老人,寡妇村、留守儿童……,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乡村中积淀出来。
科特金写全球城市史的时候,说城市不仅是安全的地方,同时城市还应该是圣地,如果没有精神可以寄托的地方,这个城市总归要衰落,所以他提出来城市应该有信仰,应该有一个精神的高度。所以社会的重建当中心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最近连续出现的,让我们非常难过的事情,比如说在校园里面、幼儿园里面的凶杀案,连续出现富士康公司员工的跳楼,就是说心灵重建。进城农民工在私人的幼儿园里受到了杀害,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同时要关注背后的深层问题。我说这个深层问题就是社会的问题,心灵的问题,信仰的问题。大家同意吗?
听众:同意。
李津逵:这件事是很重要的。当然还有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城市人的社会保障是5险一金。农村人的社会保障是什么?新农合,还有什么?
听众:土地。
李津逵:好!我们是让农民每人有一块地,这就是他的保障,这个地绝不能随便地买卖,不能私有化,就怕他卖掉了以后没有保障,是不是?我想问一下大家,社会保障是一个公共产品,还是一个私人物品啊?
听众:公共产品。
李津逵:是啊,我们今天在城市里面要给大量的低收入居民建廉租房、建低收入适用房,是不是农民工进入城市都享受了保障性住房以后,在农村还留着一个院子啊,这是高碳,还是低碳?
听众:相当高碳。
李津逵:而且农民不是一套院子。今天分户就有宅基地,而将来的孩子越来越少。1950年代,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我们所采取以集体化、户籍管理为核心的这样一个国家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大家看一下,联产承包冲破了土地的集体化。自由市场冲破了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再看一下民工潮冲破的是户籍管理。现在城中村可以出租,小产权可以出卖。所以中国改革开放当中所有这些伟大的创造都是冲破二元结构。而二元结构都已经法定化了,你要冲破它,就要违法。所以中国的城市化表现为农民建设性的集体违法。所以我说中国今天的城市化是中国农民闯出来的,中国农民要生态逃难。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两组城市化率,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蔡义鸿秘书长领衔研究的户籍口径的城市化率,与国家统计局五普口径的城市化率对比,这两者相差12个百分点。这12%就是今天中国处在城市当中参与了城市分工,但是家里还有一块地,还有一块宅基地,还不能参与城市低保、社保的这一群农民工,他们不光是做工,有的已经经商,变成小老板了,我们广义地说农民工。这些群体敢不敢再扩大?敢不敢迅速缩小?比如说进城一个,城市就应该给他一套经济适用房,敢吗?城市有这个财力吗?我们今天全中国每一个人对应的财政支出大概是5千块钱一年,就这一点钱够给进城的农民工买房子吗?不够,农民工都买了,乡下的还属于他合理吗?不合理,那一块资产能不能带进城市?这就涉及到根本的土地制度问题,这个土地制度问题,我们城市化就是要冲破二元结构的壁垒。
李津逵: 我们的户籍制度,是国家工业化的时候不让农民进城。在乡村,生一个孩子到18岁就可以有一份宅基地。所以改革开放30年来,占用耕地最大的项目不是城市建设用地,是农村建设用地。我们今天说保18亿亩耕地,实际上应该先把农村的口子堵上,因为那里的人会越来越少,但房子会越来越多,村子里墙倒屋塌,每幢新房一年最多住15天,大家想一下,如果不把与城市化相关的法规整体做修编的话,我们就补丁落补丁。
我们城市人口的密度标准制订于加速城市化之前,每平方公里1万人,上海市中心每平方公里4万、5万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标准说住宅容积率不得超过3,这是地铁没出现的时候,现在上海已经成为拥有世界第二长度的地铁。再看一下城市人均用水标准,我们人均是300升。社会保障制度,仅对正规就业合同租房,看一下将来中国有大量的人租房,但是租房的人一拆迁什么权益都没有,而且这个业主可以随时地提价,租户没有得到权益的保障,这些都跟我们的城市化相关,需要做一个整体的解决,而今天中国的再城市化就是转变增长方式。这个转变增长方式将带来一系列伟大的变化,这就将完成我们从清末以来200年以来的“闯三峡”,我们从半城市化变成了城市化,总出口转向了扩大内需,然后到消费主导,我们不要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而是要把生产城市变成又生产、又消费的城市,这样我们的城市化推进了,减少了农村的建房,减少了城乡之间无效的交通浪费,这样我们的国民才能市民化、公民化,我们的社会才会现代化,从而完成200年来伟大的中国历史转型。
谢谢大家!
顾晴:谢谢李津逵先生对于中国跨越百年两次城市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所做的精辟讲述!他的演讲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于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历史、驱动力、发展脉络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让我们知道了世博会选择在上海,不是因为今天它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而是从1860年鸦片战争以来就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并一直在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他也提出,从清末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就一直在“闯三峡”,我们现在需要对二元户籍制度相关法规做整体的修编,才能完成这一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再次感谢李津逵先生。谢谢您!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的城市化 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活动暨世博主题大讲坛”到此结束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大型签名建言活动将走出世博会、走出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今年5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26日,活动将每个月发布一次签名统计数据,汇总相关城市化进程的建议,并举行相关论坛活动。敬请关注!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下次活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