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驻人口达到240万以上,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届时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将获得更大改善,幸福指数无疑将获得更大的提升。
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先后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等称号,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014年初滨州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实实在在的荣誉,提高了滨州的知名度,实实在在的绿色、生态、宜居,提高了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近几年来,滨州这座城市获得了一系列全国性荣誉称号,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成果。
国家级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全国最高水平。滨州众多的国家级,代表了滨州在诸多领域创造的全国领先的成就。
就拿“国家园林城市”来说,这是衡量一个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等综合水平的重要城市品牌,其评选标准有近百项具体的指标。自1992年到现在,国家只公布了18批,最少的一批仅有2家。滨州于2014年初正式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实实在在的荣誉,实实在在的绿色、生态、宜居,提高了滨州的知名度,更提高了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滨州城镇化率已达54.6%。
幸福,存在于生活的感受中。城市的日新月异,城市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怡愉了人们的内心感受。滨州人民正在享受着快速城镇化带来的福利。作为衡量城镇化的一项关键指标,滨州城镇化率达到54.6%,比2011年提高了6.6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滨州人已成为城里人。
▲市中心城区水系、景观、绿带、路网、管网等设施的建设在提升城市功能,让城市更加完善。
近几年,我市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为框架,按照“东优、西延、南跨、北拓”的规划建设思路,构建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的生态特色,不断拓展城市空间,积极推进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城市水系、景观、绿带、路网、管网建设层次,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载体和坚实平台。
“十二五”期间,滨州市城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66.9亿元,比“十一五”增长67.6%,修改建道路290公里、桥梁51座,打通城市道路18条。对新立河进行集中整治,打造了秦皇河公园等一批城市景观。市中心城区水系、景观、绿带、路网、管网等设施的建设在提升城市功能,让城市更加完善,市民切实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2014年11月沾化撤县设区,标志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作为滨州城市发展的一件里程碑意义的大事,2014年11月28日沾化撤县设区。由此全市城区面积达到3259平方公里,更标志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沾化区的成立既有利于我市城区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优化资源、增强城市功能,结束了我市城区沿海不靠海的局面,也使沾化充分享受了城区资金、人才、技术、民生等方面的优化政策,对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年底,全市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9万公顷,比2010年增长97%。
到2015年底,全市城市道路长度、绿化覆盖面积分别达到2185公里、1.9万公顷,分别比2010年增长170%、97%;集中供热面积2685万平方米,是2010年的2.1 倍;用水普及率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5%、100%,比2010年提高5.5个百分点和14.5个百分点;管道天然气用户从2010年的15万户增长到35万户,天然气年供应量从2.2亿方增加至6亿方左右。
▲现代化的滨州市图书馆,成为广大市民学习充电的好去处。
市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的,还有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大剧院和市民健身广场等一大批配套设施相继投用。
过去,图书馆曾是滨州市民长久的痛。2015年12月26日,现代化的滨州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开馆了。新馆甫一开馆,就成为广大市民好去处。截至今年8月31日,滨州市图书馆8个月共注册证件44442个,借还图书册次222439,到馆人次436095,在外流通图书31261册。刚刚过去的暑期两个月,市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借还图书5万余册次。除去每周一是闭馆整理内务的日子,两个月52天平均每天进馆2000余人次。图书馆,在传播知识,播撒人文,涵养着这座城市的文明。
▲“十二五”期间,全市在建及建成农村新型社区277个。
我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紧抓城乡统筹,在推进市中心城区及县(区)建设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十二五”期间,全市在建及建成农村新型社区277个,其中已建成并入驻的农村新型社区217个,占社区总数的78.3%。在已建成的社区中,共合并行政村359个,入住人口34.2万人。在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我市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社会公共服务覆盖面,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住方式的改变深刻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了农村现代化进程,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对新立河等进行集中整治,打造了一批城市景观。
2015年,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出台了《滨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 》,为滨州未来5年的城镇化发展勾勒出蓝本和目标。
新型城镇化,“新”在人的城镇化。城镇的发展终究要依靠人、为了人。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生活创造更美好、更有效的生存环境,使得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更加融合。根据我市的意见和规划,未来不仅要让农民进城实现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要实现身份的转换,实现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系列由乡到城的重大转变,圆进城农民的“市民梦、创业梦、安居梦”。
我市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驻人口达到240万以上,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届时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将获得更大改善,幸福指数无疑将获得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