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80%新药临床数据涉假 究竟哪个环节出了纰漏?
时间:2016-09-20 12:35:5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 颖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官网数据,截至2016年1月21日,因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国家食药监总局不予批准的、药企自查申请撤回的药品注册申请高达1184个,占要求自查核查总数的73%。若扣除165个免临床,这个占比达到81%。

  食药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核查中发现很多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不完整,分析数据没有级差轨迹,有的数据没办法溯源。还有的企业故意瞒报、漏报不良反应记录,对达不到预期的试验数据进行修改。

  九月初,一条“八成新药临床数据涉假 背后监管环节层层失守”的报道引起震动,临床数据造假的直接后果是药效差,从某种程度来说,临床数据造假影响的是所有人。

  消息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启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一年来,发现超八成新药临床数据涉假,背后监管环节层层失守,药企、中介、医生等相关主体违规问题突出。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在药品研发创新中意义重大,规范且数据可靠的临床试验是确保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作为新药研发的最后一环,花费数千万甚至数亿元资金研发出来的药物,究竟有没有疗效、安全不安全,主要靠试验数据来衡量。而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不仅会给患者的用药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会影响到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升级。

  现状

  临床试验阶段造假已不是新闻

  临床试验结果,不仅是检验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药品注册上市的关键依据。暨南大学药学院药学系主任于沛表示,规范严谨、数据可靠的临床试验,是药品上市前关键的一道安全屏障,也是药监部门支持药物上市的核心依据。但调查却发现,我国药物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阶段造假早已不是新闻。

  数据造假始于临床前研究。“一种药品上市前,必须做人体临床试验。但是从选择受试者入组的那一刻起,造假就无时不在发生。”不愿透露姓名的某药企负责人介绍,临床试验常采用“竞争性入组”方式,入组受试者的多寡将直接决定医生日后的论文署名排序和科研基金多少,如果一个项目需要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样本100人,但是在计划日期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人数,在只有80人,甚至60人的情况下试验可能就开始了。面对缺失,数据也只能是从无到有地编造。

  不仅如此,实际操作记录不实也是惯用的作假手段。《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针对国内试验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试验记录不规范的比例高达85.7%,是临床试验中存在问题最多的环节,全国仅1/7的机构未发现问题。

  造假可能出现在临床试验任一环节

  仿制药在剂型、规格、质量及药效和适应症方面,都应与原研药等同,这是医学界的共识。部分药企为了利益最大化大肆上马仿制药,然而临床试验这一必需环节往往被“忽略”。一位大型生物制药企业的老总透露,国内90%的仿制药都无法达到原研药标准。为了通过审评,隐瞒数据、选择性使用数据的现象非常普遍,制药公司甚至会联合医生修改数据。

  “药物临床数据不真实、不规范,原因未必全是企业造成的。”浙江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原因和动力是多方面的,可能出现在临床试验整个链条的任一环节。一方面,我国目前有关药品临床试验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另一方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太少,与每年需要开展临床试验的项目数量严重不匹配,导致临床试验机构不堪重负,影响临床试验的质量、规范。

  问题

  数据造假监管仍显“手软”

  新药临床试验中极为重要的数据现今常常被忽略不计。在国外,数据统计需要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民币,而中国医院的数据统计只需要花几万元。

  中国对临床试验机构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即只有通过药监部门审批的临床机构,才可以参与临床试验。实际情况往往是,新药试验进入Ⅰ期临床试验十分困难,可一旦进入便一路通畅。

  按照惯例,药企往往会派出监察员(CRA)对临床试验机构进行监督。在临床试验结束后,CRA会收集核准数据并交给数据处理机构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形成提交给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审评的数据资料和报告。但因为缺乏第三方的监督与制衡,医院作为临床试验机构问题频出。部分药企为了达到审批通过的目的,也会联合统计单位修改数据。虽然总局明确规定,若临床研究资料弄虚作假,申请人新提出的药品注册申请3年内不予受理,直接责任人参与研究或组织研究的临床试验资料十年内不予受理。但对于存在的一系列数据造假问题,监管仍显“手软”。

  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廖国娟博士表示,在美国,一旦发生数据造假,药企和研发人员都会被列入黑名单,终身不得进入相关领域。

  对策

  新药研发须走正路

  自2015年4月以来,几乎每月都有多项药审改革新政出台。去年11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提出提高仿制药审批标准、优化临床试验申请的审评审批等十条重磅新规。对于具有临床价值、真正的新药创制,这或是一道福音。但时隔一年,仍然爆出了80%新药临床数据涉嫌造假的消息,这不得不让人沉思: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

  对于新药研发的现状,南京某药企公司总经理觉得很无奈:正规企业走正路,却发现弄虚作假抄近路的企业比自己的审批还要快。

  深圳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也表示,很多专注药物研发的创新企业十年做一个创新药,一个个数据认真做过来,反而在与数据造假的企业竞争时吃亏。“严格审查临床研究数据不仅应该早执行,而且还应该坚持推广。虽然正规产品短期内进度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检查常态化后,整体来看,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健康发展。”

  用最严制度鼓励真正创新

  一些医药界人士认为,当前有两股消极论调需要警惕:一是出台政策要符合中国国情,现阶段对创新的要求不能太超前;二是政策不能一刀切,有的临床数据只是不规范,不是造假,应允许存在。

  对此,专家建议,要保证药物临床数据的真实性,可参考欧美先进成熟做法,对临床数据造假等乱象零容忍,切实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应让更多的医生能从事药物临床试验,并控制临床试验质量;建立第三方监督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另外,还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库,要求临床机构实时上报临床试验数据,并向社会公开,实现全民监督。

  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当前是治理药品领域“劣币驱逐良币”的关键时期,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鼓励真正的创新。因此,呼吁尽快修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进一步完善制度监管;同时建立药企内部的监管体系,真正通过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