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改革,加大资金投入,狠抓工作落实,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目前,长岭县城镇面积39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24.9万人,城镇化率为40%。
一是突出规划先行,明确城镇建设发展定位。近年来,长岭县结合西部新城区建设和“三城”创建工作,按照三十年不落后的要求,编制完成了《长岭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确立了“一核”“三支撑”“七节点”的城镇化体系。长岭县22个乡镇政府完成了地形图测绘,太平川镇、太平山镇等6个乡镇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其他建制镇的规划修编工作也已启动。县城区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的基础上,先后组织编制了《长岭县城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长岭县城区燃气专项规划(2009--2020)》等专项发展规划。按照“拉大框架、拓展空间;优化生态、彰显人文;时尚开放、疏朗通透;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规划理念,将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确定为向西和向南发展,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调整为2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增加至25万人,城区道路总体布局为东、南、西、北环路,环路以内为“七横十二纵”的道路格局。同时,确立了“双轴、四区、五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和“三横三纵四环”的道路交通网络。
二是不断加大投入,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严格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思路,建设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龙源山文化广场,结束了县城居民无大型休闲娱乐场所的历史,极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成功跨入省级“园林城”行列。新建和谐大街、永久路和莱薰路向西延伸等新城区道路6条8公里,拉开了新城区框架,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7平方公里拓展到14平方公里,中等规模城市初具雏形。集中改造破损道路21条14公里,硬化街路巷路、铺设彩砖21万平方米,老城区道路通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增城市绿地31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08万延长米,城区供热能力达到380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高效运营。开发建设商品楼房180万平方米,拉菲九号院、亿科?尚城国际等一批精品商住小区相继建成。惠州商城家居、装潢、建材市场初具规模,市民认可度不断提升。县城东出口汽车经销规模不断扩大,高端汽车消费市场初步形成。
三是突出产业支撑,力促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辅相成。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充分考虑长岭资源实际,突出发展主导产业,注重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建设,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也有效地促进了产业集聚。根据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分别建设了太平川工业集中区、长岭环城工业集中区、天然气开发利用工业园区、松原市长岭汽车配套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能源及装备制造、油气开发、农产品加工、化肥、建筑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围绕园区及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壮大产业集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引进了一大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落户各园区,现有中粮集团、云天化、中电投、一汽集团等8户国内外500强企业相继落户长岭,各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功能逐步增强,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建管并重,下大力气狠抓城镇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整洁市容与市场繁荣的关系,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特别是2015年,长岭县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重点对主要道路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通过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城区街路变得整洁有序,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形成了城开办、公安局、工商局、卫生局等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五是推进配套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户口登记条件,坚持农村人口进城保持原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计划生育、各种补贴政策不变,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使更多转移到城镇居住的农民就业,切实解决转移人员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