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休闲农业” 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时间:2016-09-14 14:25:07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刘建飞 

    众所周知,农业最主要的功能体现在农产品的生产上,但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进程开始逐步加快,大量居民进入城市,为缓解都市生活造成的压力,城市居民开始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于是“休闲农业”应需而生,农业开始出现生产农产品之外的两个功能,一是旅游观光度假,二是农村养老。从其发展前景角度来说,这两种功能的潜力都十分巨大。

    在我国,休闲农业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仍徘徊于低水平的重复模仿阶段,在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为促进我国休闲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近日,农业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发展现状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不适应、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足、产品类型有失丰富、服务质量亟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升级措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为了让读者更快速地了解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城市化网特别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汇集和梳理。

    休闲农业的缘起与发展

    1.何谓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隶属于休闲经济的范畴。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在物质生活也就是“生理需求”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将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休闲经济的发展就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诞生的。

    具体到休闲农业,则是一项将农业与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的产业,也就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休闲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情趣。

    2.历史发展轨迹

    休闲农业最早于19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在起源地意大利,乡村旅游的发展源于1865年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协会”,这一机构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业野趣,参与农业活动,开展农业旅游活动。

    随着休闲农业在欧美国家的急速发展,到20世纪50~7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具有以观光职能为主的观光农园,农园内的活动以观光为主,并结合购、食、游、住等多种方式进行经营,同时有了为观光农业服务的从业人员。这一时期,观光农业从农业和旅游业中独立出来,并且找到了旅游业与农业共同发展、相互结合的交汇点,这标志着新型交叉产业—观光休闲农业的产生。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转变,对度假的需求日渐增大,观光农园也相应地改变其单纯观光功能,扩展为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多种功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并进入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3.国际现状

    纵观全球休闲农业的发展,以欧美、日本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最为盛行,这些国家发展的各式各样的休闲农场,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每年均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往休闲度假。

    德国: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园等三种类型。其中“度假农场”的发展可追溯至1960年,在当时德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喜爱旅游的德国人寻求花费较低的休闲方式,而农家也因农业收益低迷而采取另一种经营形态,将农场中空出的房屋稍加整理出租,开发为适应市场的度假农场。这种廉价的度假方式推出后,逐渐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并形成一种新兴的度假风尚。德国的度假农场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十分盛行。

    美国:美国第一个“休闲牧场”于1880年代在北达克塔州诞生。1925年,为加强与铁路公司联系和整体推介休闲农业品牌,许多地区休闲牧场纷纷成立协会。1945年左右,许多东部的富裕家庭前往西部的怀俄明州或蒙塔那州度长假,慢慢地这种颇为贵族化的度假方式逐渐普及至中产阶层而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方式。因此,到了1970年,仅美国东部就有500处以上的休闲农场,估计目前全美约有2000处以上成规模的休闲农场。

    新西兰:新西兰休闲农业形态主要以观光休闲牧场为主,游客至观光牧场参观度假,可住在养牛或养羊农家兼营的农家旅舍,尽情享受一趟牧场之旅与体验牧场生活,尤其与牧场主人聊天、享受其亲切的待客风格和友谊,最能体验牧场生活的点点滴滴。新西兰的农家旅舍或专业旅店(简称B&B,取其提供旅客Bed与Breakfast之意,一般农家兼营的属于“农家旅舍”性质,而专业经营的称之“专业旅店”),都是农家或休闲农业经营商利用闲置的房屋或多余的房间整理而开放经营的,设备大饭店的豪华,但价格较便宜,因而,近年来新西兰的B&B颇受国外观光客及国内自助旅行者的青睐。目前新西兰的B&B约有500家,在经营上,有专门接待国内与国外游客之别。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观光农业在区域上十分普遍,其发展形态也十分固定,往往是一个展示中心、一片观光农场及一些展示表演。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特指导成立了“澳大利亚农业旅游公司”,这是一种法人营利组织,其成立的宗旨在于展示澳大利亚的乡村风貌并协助安排观光旅程、参观农业及访问农村人物,对于前往澳大利亚观光的观光客,一般而言,经营商有提供牧牛之旅、作物之旅、畜牧之旅、综合观光农业等几种旅程供观光客选择,每一种旅程中添加风景名胜及旅游观光。

    日本:近几年来,日本为了进一步促进市民农园的发展,特别组团到欧洲的德国、英国、瑞士、荷兰等国考察,返国后即积极推动立法工作,并最终在1990年9月促成《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的出台,从而推动50—100平方米的大面积的体验型市民农园面世。该法的制定较德国的《市民农园法》更具积极性,德国仅同意在100平方米租地上建盖7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但日本则同意在 100平方米租地上盖10平方米木屋且供水电,并可在此休闲度假。法律的完善为日本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力和可靠的保障。

    4.来自发达国家的启示

    强调市场区隔: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观光农场”的发展理念,有别于一般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览活动,它强调市场区隔的观念吸引游客前往观光农场休闲度假,并与农场主人一起生活,住在农家,使游客在观光度假之余,也能尽情徜徉田园风光,体验农庄生活,亲身参与农场生产活动,以享受高品质的农庄度假生活。因此,“度假农庄”的推出,与一般观光旅游目的地的观光饭店、旅馆具有很大不同,可吸引一部分喜爱农庄田园生活的游客前来农场休闲度假。

    观光农场附设农家旅舍增加收入:当一般农场转向观光农场经营时,除维持原有的农业生产活动外,并以“副业经营”的形态提供休闲度假服务,一方面可直接增加农场额外的收人,另一方面也间接地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一般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奥地利、芬兰的观光农场,通过B&B(Bed and Breakfast)的提供,皆可增加农场额外收入,例如德国休闲农业约占农业总销售额的8%。

    强调农场体验活动:以新西兰、澳大利亚为例,新、澳两国均是举世闻名的畜牧王国,例如新西兰全国拥有7000万头的绵羊、3000万头的牛;澳大利亚的绵羊头数是人口数的十倍,马也是该国牧场的主角。因此,新、澳两国的休闲农业形态主要是以畜牧业为骨干的观光农场为主。因为这些观光农场均以农场特色及牲畜饲养过程作为主题诉求重点,呈现给游客的是鲜明的农场生产、生活与生态以及牧场风光;同时,也由于新、澳两国的农业观光组织非常健全,紧密地与观光旅游结合,也间接促成农业知性之旅的蓬勃发展。例如新西兰农场度假公司,通过该公司或旅行社的安排,提供游客体验农场情趣,享受牧场生活,并可住在农家,参与农家活动,获取农家生活的乐趣;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在昆士兰省指导成立“澳大利亚农业旅游公司”并在维多利亚省设立农场旅游公司。这些农场旅游公司和许多农场或牧场都订有合约关系,大部分的农场或牧场都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游客可与农家共同进餐、闲话家常,并伴同参观其农场或牧场,或参与简易的农场活动,如挤牛奶、喂小羔羊、剪羊毛、骑马等活动,游客一方面可了解农场或牧场生活,另一方面可亲身体验农场或牧场活动,兼具休闲与教育功能。

    5.台湾休闲农业的可借鉴之处

    台湾是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其经验和不足可为中国大陆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极有价值的借鉴。

    休闲农业的崛起源于社会经济已发展到一定水平:1979年台湾人均收入为新台币63,275元,人均消费支出34,924元,人均储蓄8,923元。到1989年,台湾人均收入、消费支出和储蓄分别达新台币181,936元、103,462元和29,631元。只有当人们的收入不仅可以满足所需的生活消费,而且有相当的剩余时,人们才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因此,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休闲农业受政府当局重视:休闲农业自发展兴起后,台湾当局直接参与规划和行动,由农政部门负责对其管理、咨询、提供补助经费和贷款,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政府主导对于休闲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做好规划:台湾当局为防止休闲农业区偏离农业本质而趋向纯粹娱乐,以及为了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研究制订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和《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并把这些规划列入全面的综合规划之中。为保证规划的实施,台湾当局强调上下纵横的沟通、农业各部门间的配合,以及农业与非农业部门的协调,形成了一整套汇报审批制度,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具备多元化内容:中国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景观多样的国家,就大陆而言,发展休闲农业应与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绿色农业等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休闲农业在国内

    1.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休闲农业在中国大陆异军突起,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内涵,博得了越来越多城市游憩者的青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前景也被各方持续看好。但中国的休闲农业尽管发展了近二十几年的时间,但大多仍徘徊于低水平的重复模仿阶段,在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现状: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2800万,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根据农业部对全国13.5万家典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农民占其从业人员的92.4%,其土地产出率每亩接近12000元,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

    模式: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连片开发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等。

    一是连片开发模式:该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包括休闲度假村、体闲农庄、乡村酒店。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尤为常见。如上海市郊区、北京市郊区、南京市郊区基本上都在采用该开发模式。

    二是“农家乐”模式:是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体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如成都近郊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就是该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

    三是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在农民承包地合理流转集中后,建立休闲农园,以“认种”方式让城市居民委托农民代种或亲自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使消费者共同参与农业投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各环节,与农民结成紧密联结关系,体验和参与农业经营和农事活动。

    四是产业带动模式:休闲农园首先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在这类园区,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带回土特产品。

    五是村镇旅游模式:许多地区在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将休闲农业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占民居和占宅院型、民族村寨型、占镇建筑型、新村风貌型。

    六是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逛公园休闲方式,而是寻求一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利用节假日到郊区去体验现代农业的风貌、参与农业劳作和进行垂钓、休闲娱乐等现实需求,对农业观光和休闲的社会需求日益上升,使我国众多农业科技园区由单一的生产示范功能,逐渐转变为兼有休闲和观光等多项功能的农业园区。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型、园林观光型、农业科技型、务农体验型。

    七是科普教育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教育活动。农业园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体闲教育、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如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联结科教单位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产业孵化提供了实现的舞台。

    八是民俗风情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乡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政策:针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早在2005年10月通过的 《“十一五”规划》就曾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距离城市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县、镇、村开展起来。

    此次最新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出台,从政策内容看,可以解读为有意对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宣战。比如,针对近年来普遍存在的休闲农业发展同质化现象,导致让游客出现审美疲劳,继而进一步影响到休闲农业经营的现象,《意见》在工作任务中明确要丰富产品业态。鼓励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渔人码头等模式。

  又如,针对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现象,《意见》提出要强化政策落实创设,鼓励各地将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鼓励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扩大信贷支持。应该说,对于一个亟待政策扶持的产业,休闲农业能够在用地、资金等方面被明确表态予以支持,势必对产业发展带来真正促进。

  此外,值得重点提及的是,此次《意见》还对产业扶贫作出安排。比如支持贫困户发展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其政策立意与稍早前透露出的由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等多部门正在制定的《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下称 《方案》)最新进展的有关内容确有不谋而合之处。《方案》也明确了加强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依托农村旅游资源,利好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工作任务。

    问题:政策的本意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且共同依托的都是农村地区的丰富资源,但由于牵头部门众多,因此其间必须做好有关政策协调,避免出现政策打架或政策留白。而在发展方面,同质化倾向是旅游业的一大顽疾,对于休闲农业而言,亦已出现类似苗头。

    同时,在“互联网+”经济热潮下,当前,各地积极推动休闲农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建立了一批休闲农业电商平台。有经营者实践摸索,有行政机构牵头搭建,也有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不同模式的平台纷纷涌现,功能也在不断创新。但总体看来,休闲农业电商平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功能和运营两大痛点,若可破解,优化平台发展的长效机制,其在促进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

    2.发展思路

    国外及中国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中国休闲农业要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应该从政府、经营者两方面着力,采取积极的对策。与此同时,必须结合地方实际,真正打造出具有地方文化和地域特征的旅游产品或者休闲农业品牌,通过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探寻该如何真正激发各休闲农业主体,或乡村旅游业主体的主观活力之策,是两个政策体系共同需要加以解决的。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各自目标得以达成,才能真正实现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本质目的。

    政府层面:从政府层面而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倾斜,对一个产业的成长往往具有极其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休闲农业的发展同样也不例外。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休闲农业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农业为满足现代城市需求而在功能上进行的延伸。为保障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休闲农业是市场规律发展的必然。要认识到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性。同时,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到发展休闲农业所能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

    经营者层面:首先应做好做好整体规划与设计,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是确保休闲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前提性因素。在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要将休闲农业规划与农业现代化和周边小城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其次是要打造特色品牌,休闲经济时代也是体验经济的时代,休闲农业经营者应该强调个性体验,打造特色品牌。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特色园区等方式,与当地的旅游景点连线联网,将发展休闲农业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可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挖掘其蕴藏的文化资源,达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在整体上和谐与统一。再次是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包涵一、二、三产业的经营内容,涵盖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休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兼具系统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其经营者应该更新理念,加强自身的修养,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此外,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休闲农业垂直型电商平台,在功能上要提高服务效能,为供需两端搭建建构旅游意象的桥梁,提高内容质量;在运营方面,要充分依托已有资源,调动市场主体参与平台建设的积极性,降低运营成本,建立平台长期可持续运营的机制。

  一是打造开放式平台。桥梁是电商平台的本质功能。电商平台既要实现商家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互动,也要实现游客之间的信息互动。一方面,平台要丰富传播方式,以便于建构旅游意象为功能设计核心,使商家可以传递富有情感表达的宣传内容,增强信息的体验性;另一方面,要开放评价功能,让每个游客都有可能参与传播,通过这些富有个性化、大众化的评论表达,提升传播效果。

  二是实现宣传资源共享。内容是电商平台的核心价值。休闲农业商家通过自媒体或公共媒体开展宣传,形成了不少优质的宣传内容。平台要通过技术手段,吸纳已有的宣传成果,使这些丰富的资源可以在平台重新利用。这样不但能够迅速丰富平台内容、提高内容质量,还降低了商家加入平台的成本。

  三是探索客户导流模式。客户是电商平台的生命力。大多休闲农业产品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群体。休闲农业电商平台要探索合理的机制,鼓励商家将所拥有的客户吸引到平台上,实现小平台向大平台的客户导流。这样平台可以在短期内以较低的成本,找到目标客户,并扩大平台的影响力。

  四是建立信用担保机制。信任是电商平台的关键优势。休闲农业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开发信用担保功能,推动产品间的联合发展。用市场影响力大、认可度高的产品进行信用担保,可以带动特色新产品被市场认知。另外,还能够实现优质产品的联合推广,通过信用担保信号,进一步提升优质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对于经营者而言,在休闲农业的经营过程中,面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现代休闲农业园区,不论项目规模、主题定位如何,必须从游客体验本身说起,落实到产品设计和游客感知的各个维度,使休闲农业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丰富休闲农业产品的内容,为消费者提供高品味、多层次、全方位的休闲体验。具体做法可以总结为:

    一赏。赏是休闲农业基本的构成要素。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人体外界有用信息80%以上是经视觉获取的,因此,观光游览、体验农业美必然是休闲农业基本的构成要素。专家经反复斟酌,认为“赏”比“游”更能体现休闲农业体验给人心灵上带来的愉悦,而且休闲农业中“赏”的内容和方式都很广泛,可以无限挖掘和创新。

    二采。采摘作为近年迅速兴起的新型休闲业态,以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强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专家提出,采摘聚人气,带财气,成本低,收益高,是休闲农业园吸引游客和赢利的抓手。农业采摘不仅类型可以丰富多样,像草莓、葡萄、番茄、樱桃、柑橘、茶、杨梅、特菜、茶叶等,都可以成为人们采摘体验的对象,而且还可以深度挖掘,进行细分,比如针对儿童、情侣、残疾人士等各类人群打造不同的采摘环境。

    三尝。为消费者带来味蕾绽放之旅。在休闲农业中,“吃”应该超越基本的生活需求,提升为“尝”,为消费者提供“地产地销”的特色美食,从食材、调料、做法、容器、饮食环境、饮食文化传承等各方面打造不一样的“食”体验,体现鲜明的本地特色和不可带走性。而根据不同的农业主题,又可以延伸出很多内容,比如田园主题餐厅、鲜花主题宴等。

    四学。发挥农业的教育功能。缺少科普教育的休闲农业体验是残缺的、不完美的,因为从城市人需求的视角来看,久居城市的人们渴望了解农业的奥秘及农村的生活方式,这种农村和城市的差异性、互补性是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而在休闲农业中,“学”又无处不在,比如农业科普、农业生产劳动中渗透出的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人与自然的和谐、乡野幽静的学习环境。

    五耕。农业以“耕”为本,农耕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休闲类产品最本质的体现,是休闲农业的灵魂。农耕文明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应对其精髓加以继承、弘扬和创新。在现实中,除了农耕博物馆、农耕劳动体验、亲子小菜园等形式,探索更为丰富多彩的体验方式,是休闲农业园出彩致胜的关键。

    六戏。在休闲农业环境中,有抓鱼、捡鸡蛋、逮鸡、斗蛐蛐、斗羊等乡村野趣项目,民间二人转、民间演义、篝火晚会等乡村娱乐活动,还有玉米迷宫、真实版愤怒的小鸟、稻草人等创意农业活动。这些轻松有趣的玩耍、嬉戏活动,对青少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也很容易将成年人带回到无忧的童年时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提升游客满意度。农业是快乐的,如果我们深入挖掘,还可以营造出更多的快乐元素。

    七憩。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是大多数旅游者出游的主要目的。休闲农业中的“憩”不仅指住宿体验,而是从各个方面,给消费者带来身体和心灵的放松与享受,契合旅游者出游目的。对于发展旅游必不可少的住宿,在休闲农业中应淡化住宿设施本身的功能,植入农村文化和农业特色元素,强调乡村特有的住宿体验。在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中,非常注重对项目地原有民居等资源的利用,同时善于融入木屋、房车营地等原生态、环保时尚的世界性休闲产品,旗下山语林木屋有限公司更是在业界名誉卓著的木屋建筑公司,曾成功规划设计了江苏彼岸欧陆风情木屋小镇、世界木屋博览园等有影响力的木屋工程。

    八养。农村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新鲜的空气,轻松的氛围,原生态的食品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农业生产丰富性、完整性和前后关联的连续性,给劳动者的生活带来了变化和节奏,是完整人性的体现。而当今雾霾成为常态天气,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让很多人都无比向往自然的绿色,逃离城市、寻找天然氧吧,成为人们休闲的热点。

    九淘。在休闲农业中,“淘”实现了农产品的直销,使乡村生产者与城市消费者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生产者的利润大幅度提高。而且,出游者大多都有购买体验的需求。因此,如何打造类型丰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商品,并让游客快乐的把商品带回家,也应该是园区经营者最关注的问题。

    十、归。都市生活的紧张繁杂,使人们对于返璞归真的纯手工农业生产及生活越来越喜爱,休闲农业应本着“生态乡野、回归本真”的原则,让消费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大自然的情愫,产生心灵的归属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