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山西、河南等地调研发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不断推进、亮点纷呈的同时,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有的地方将数量当成绩,创业园短时间内遍地开花;有的匆忙挂牌子,徒留形式;部分园区建设看似热闹红火,实际效果却着实堪忧。(9月8日《经济参考报》)
为应对日渐低迷的传统装备制造业和不断下行的经济压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更多提及,用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发展信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参与,“创客”作为新鲜名词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各地纷纷兴建创业园和创业基地,为“创客”们提供场所和资源,同时给予各种政策优惠和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创业园遍地开花,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逐渐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在创业园遍地开花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的行业乱象,值得警惕和反思。多地创业园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但缺乏长远规划和眼光,一些地方囿于一时政令的要求,急于政绩的提升,无视当地发展实际强上硬上,真正起到的创业帮扶效果并不好,多地创业园名不副实,资源浪费严重,产生大量“创业泡沫”。
可以看到,政策扶持是好的,但创新不是简单“贴标签”,只考虑到政策因素却忽视了人的主体因素,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场调节,这种“拍脑袋”“赚眼球”式的决策必然会脱离发展实际,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也容易导致“双创”在落实过程中方向跑偏。
目前是创业的最好时期,政府的作用在于创造一个适于“双创”的制度环境,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深入扎实的调研基础上,引导、扶持创新创业,尽量减少拍脑袋工程,遏制对于创业扶持的冲动和惯性,避免一窝蜂式发展,杜绝其中的利益输送和贪污腐败。同时,创业园要不断完善创业创新基础设施环境,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入驻企业创业成功率和创新能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企业和创业者而言,不可头脑过热、盲目冒进,也应该脚踏实地,沉下心来练好内功。这样,才能在创新创业中更有获得感,实现“大小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