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厂房空置:融入城市从改变收入结构开始
巴菲特说过,只有退潮时,我们才能看到谁在裸泳。而金融就如这潮水,把繁华背后的种种问题都一一呈现于世人面前。但是,我们显然不能把没穿内裤的尴尬都算到经济危机的头上。所以,当我们看到随着企业纷纷“执笠”,深圳龙岗、宝安等地那些社区集体股份公司为厂租剧减而感到惶恐时,心里就该明白,该来的终于来了。
出现厂房大量空置绝非深圳一地现象,但是,深圳关外的问题一定会比其它地区更加严重,仅以宝安、龙岗为例,它的城市化进程几乎是一夜完成。
2003年深圳首创“转地”制度,该制度首现于《关于加快龙岗、宝安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其要旨就是以最快速度完成城市化,而所谓的“转地”与普通的“征地”概念截然不同,它省去了征地那渐进漫长的审批手续,它无需如征地那样事先明确土地用途,它更不必如征地那样只能在特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甚至“转地”所依据的法律也不是《土地管理法》,而是《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及《深圳宝安龙岗两区土地城市化管理办法》。
于是,两地956平方公里的土地转为国有,从2005年3月的前期准备到同年8月支付价款完成移交,只用了5个月,堪称奇迹。
狂飙猛进的飞跃使得深圳的“城市化人口”在比别人更迅速地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必须更沉重地承担缺少过渡的身份转型所带来的副作用,那就是他们无法在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心理文化上同步完成城市化的进程。
所以,除了食利吃租,他们并无其它收入来源或谋生技能,因为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会新的生存方式,所以,他们的集体名为股份公司,但股权却不能自由流转,他们是企业员工,但董事长由村长一人饰两角,活脱脱一个乡镇企业,更可怕的是,这个企业除了收租再无其它核心竞争力。
所以,他们虽然被叫作“城市化人员”,但实质上他们仍是农民,这个被外人称作先锋城市的地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多少亲近感。他们是原居民,但对于城市的主流文化而言,他们不过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以厂租分红为形式的共同利益,使他们超越现有生活方式的成本更加巨大。
历史不容假设,况且对于深圳的“转地”制度是利是弊,至今并无定论,过于迅猛的城市发展使那些被城市化的人们无所适从渐被边缘化,绝不是深圳才有的故事,只不过“深圳速度”让这些原居民在追赶城市化的进程中跑得更加气喘吁吁而已。
但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翁,他们最终还是要与这座城市相融合,厂租的消失并不见得是坏事,它或许会让单一依赖租金维持的社区股份公司成为真正的公司,而不再只是负责分猪肉的太公庙,它或许会迫使呆滞的集体股权真正流动,而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村民身份象征。
世上从来就没有铁杆庄稼,食利虽好,但怕的就是温水煮青蛙。不妨从明天起,让我们,至少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过仅仅依赖租金而过的生活,融入城市首先就从收入结构的改变开始。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