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换挡期”,提高城镇化速度是关键
时间:2016-08-26 10:10:36  来源:思客  作者:张军,复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一年多以来,全球经济新闻的头条都在报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通过近距离地观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动向,我们可以看到与这些声音不同的一些层面——与其说中国经济处在减速期,不如说中国经济处于换挡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尽管资源丰富的山西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诸如重庆、贵州等西南省份的经济都还在蓬勃增长。虽然东北三省和河北省正在遭遇经济衰退的阵痛,但同样以重工业见长的天津、山东和江苏,经济却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仍然在蓬勃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低速增长已成为多个国家的“新常态”。中国则加快了经济再平衡的步伐,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由出口制造,转为国内消费。

  这一转变,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出口战略中,政府的首要目标是使国内的生产制造与全球产业链对接。如今,政府更重要的目标在于满足国内消费者不断多样化的需求。事实上,与国内消费者需求紧密相关的产业正在中国蓬勃发展。

  如今正在蓬勃发展的这些经济活动,以前一直被划归为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但服务业不是从空气里蹦出来的。所有商业活动都需要工业制成品、交通、信息和通信技术、物流、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与之配套。因此,对新服务提出的新需求,能够对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资本投资形成良性促进作用。与传统认知不同,服务业的增长是为了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和资本投资的末日,更不意味着经济增长已走到尽头。

  事实上,服务业的增长几乎弥补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产量下降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减速效应。长期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信息与通信技术、金融、保险、地产、教育以及医疗等行业普遍存在着劳动生产率过低的现象,这恰恰意味着这些行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经济学家提出,亚洲各国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将惠及所有经济部门,并会为亚洲各国的经济带来可持续的、平衡的增长。”通过研究韩国经济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在交通运输、地产以及信息与通信技术等服务业部门,每个工人所创造的平均附加值要高于制造业。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

  这项发现意味着,中国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扭转2008年以来外部需求下降所致的经济增长乏力状况。然而,日本、韩国由出口型增长转向内需驱动型增长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中国当下就处于这一过程当中,而且中国还必须注意,不应弱化现有的经济增长点,以免经济掉入结构性陷阱,导致转型成本抵消转型收益。此类高昂的成本可能拖累整体的经济增长。

  尽管中国消费者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但中国仍面临根本性挑战。首先,以多样化内需带动经济发展,比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更加复杂。因为新的产业部门更依赖高端金融服务业,自由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在研发领域的大笔投资。因此,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产业,对经济治理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中国目前的经济治理体系还不足以满足这些要求。深化结构性改革注定无法讨好所有人,但它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需要拿出魄力,做出决断。

  此外,即便经过25年出口导向型增长,中国城镇化率仍然偏低,且城镇化速度缓慢,这是中国面临的另一大根本性挑战。信息通讯技术、金融、保险、交通、房地产等产业,都是服务型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它们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而城市正是汇聚这些要素的地方——这种现象在经济学里叫做连带外部效应。但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可能造成了一些都市社区的碎片化和分散化,缺少多样化的协作网络,而这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要取得成功,城市是个关键因素。中国应该立即加快城镇化步伐,并在10-15年内,面向服务主导型经济增长,进一步扩大都市网络覆盖面。如果能成功应对上述挑战,中国将扫清障碍,走上通往高收入国家的坦途。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