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交通专家:缓解出租车改革焦虑症 宜疏不宜堵
时间:2016-08-05 10:25:37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陆文军 叶健 

  网约车新政出台了,其中的核心是对网约车平台、驾驶员和车辆都做出了资质要求。此前,网约车“上海模式”正是因为做了相关探索,给滴滴颁发了全国第一张网约车平台证书,而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作为网约车“上海模式”的推动者之一,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交通委原主任孙建平认为,随着公共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网约车的市场需求也会趋于平稳。

  根据网约车新政,尽管交通部拿出了暂行办法,但是更多细节需要地方来出台细则。尽管市场上普遍担心地方监管部门会设置“玻璃门”,但是孙建平对于属地原则仍认为绝对必要,“城市交通本来就是典型的地方事权,因地制宜看菜吃饭很正常,实质上也无法有统一的管理、运营方法或模式,风土人情不同,观念习惯迥异。”

  尽管目前网约车风头正劲,但是孙建平却认为,网约车的兴起非常具有时代特点,并非长远趋势。“网约车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因为城市出行还不是那么便利,但解决城市交通的出行的系统性方式一定不是小汽车,必定是公共交通。对于上海来说,目标是在2020年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交通体系,所以近年上海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也处于大力推进之中,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地交通阵痛期。一旦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建成,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都丰富发达,网约车的改革压力也自然会小了很多。”

  不少人认为,随着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和平台的合并,未来网约车的补贴也会下降乃至取消,网约车也将成为下一个破灭的泡沫。对此,孙建平也不认同,“不可否认,其补贴的手段是有争议性,但价格不能逆转需求或者趋势,只能加快或者延缓趋势。补贴只是滴滴快速被市民接受的原因,之所以受到市场追捧,是因为网约车戳中了司机和乘客的痛点。即在出租车公司之外,新开辟了一块对接消费者与出租车司机的平台,让乘客与司机可以突破空间的局限,降低出租车空载扫街的概率。”

  对于网约车新政颁布之后的市场走势,孙建平认为,新旧业态会在融合中发展,因为出租车公司的优势在于车辆、资质、司机和经验;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技术、数据、服务和用户。本质上,双方的互补性大于冲突性。尽管现在出租车公司与租车公司更宁愿自起炉灶,比如神州租车有了“神州专车”、大众交通有“大众出行”,但在一定程度上,这是重复建设。当然,这也是市场行为,如何改进,也需要让市场来解答。

  而对于地方政府在其中的作为,孙建平建议,未来的改革的方向,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对于政府而言,稳定是底线,要给矛盾预留缓冲期。改革的着力点是妥善处理好出租车司机的分流工作。未来改革,能否消化、吸收这些群体?如果出租车司机的分流工作能够做好,出租车改革的推进也自然水到渠成。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