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在城市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看来,校园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风险事件一旦转变为现实的危机事件,极有可能导致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尽可能避免风险事件发生,必须将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全面识别风险,排查风险隐患,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主动防范风险。
唐钧表示,传统上,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以学校的围墙为边界,但当前学校危机逐步呈现出无边界的特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学校管辖物理范围扩大化和学校管理事务扩大化。传统学校安全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既定的框架下开展安全保卫工作,但当前学校与社会存在日益频繁的人员交流、物资交换、信息沟通等活动,学校并非封闭的实体,学校管理对象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学校由传统上相对单一和封闭的教育机构,逐渐转变为面向社会的窗口行业。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也暴露出种种隐患。唐钧表示,学校风险治理的成效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校园恶性事件频发和校园危机事件不断呈现出新形式和新特点。
唐钧认为,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悲剧的发生与学校“生存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关联。目前学生安全能力培养存在五大问题:制度方面缺少常态化,意识方面淡漠风险管理,多方主体相互推诿,教育手段缺乏趣味,管理操作难见成效。他表示,应试教育的现状,使得安全教育在制度上遭遇缺失。我们国家的安全教育基本处于无组织的散落在中小学课本的“阅读材料”之中的状态。安全教育的制度缺失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各方面对安全防范意识重视不足,导致社会层面的安全教育存在“运动型”宣传模式的问题。学校应当是安全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但学校安全教育在意识上、课程设置上、教育方式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亟待解决。“培养学生安全能力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讲课的方式教授‘应知’的知识,通过演练的方式培养‘应会’的技能,来有效培养学生自救、互助的技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本地常发、易亡的危机事件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化体系。同时,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都应该共同出力,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