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战旗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旗帜
时间:2011-03-25 10:20:24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李涛 
村情概况
村名:战旗村
位置:郫县战旗村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位于郫县、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距成都市30公里,距郫 县20公里,距都江堰16公里,距彭县12公里
规模:全村幅员面积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163亩。
人口:辖9个农业合作社,共有509户, 1682人,其中适龄劳动力980人
经济:2009年人均纯收入8800元。郫县战旗村现有集体企业7家,个体企业5家,集体资产达128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60万元
荣誉:2006年战旗村被列为成都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郫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试点村
      2003年以来,成都市从当地实际出发,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并在2007年6月获批设立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后,成都市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形式;坚持推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这引起了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高度关注。
    为总结、推广成都市在统筹城乡方面的经验,《城市化》杂志从本期起将对郫县唐昌镇战旗村、三道堰镇汀沙农业观光园区等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新农村进行跟踪报道,以期它们的经验对全国其他地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近年来,唐昌镇战旗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依托龙头、做大产业、拓宽渠道、增加收入”的原则,先行先试,统筹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探索出了“村、企、农三者合一,互动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互融共进和谐家园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谱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华章。 
      曾为集体资产流失而苦恼
      唐昌镇战旗村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位于郫县、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全村有耕地2158.5亩,幅员面积2.06平方公里。全村现有7个集体企业(全部实行租赁经营),5个私人企业。村集体自有资金1280万元(固定资产820万元,货币资金460万元)。去年,全村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00元。
     时光倒回到40年前,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战旗村同我国很多乡村一样,还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村庄。村里也没有任何像样产业。村民们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尽管此时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战旗人内心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将这股热情灌注到了日常劳作之中。在上世纪70年代,战旗村就成为了当时省、地、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改革的春风很快吹到了战旗村,这也再次激发了村民们心底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在认真落实中央会议精神和各项政策的同时,战旗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县率先办起了集体企业。结合本村实际,他们首先办起了砖厂,在此基础上,全村再以滚雪球的办法先后办起了12个集体企业,集体经济很快得到了发展壮大。村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提高。战旗村也成为当时全郫县较为富裕的先进村之一。
     1994年,在全县首批股份制试点中,为了避免村企分散经营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的弊端,村委会决定将本村经济效益较好的5个企业——“先锋一砖厂”、“先锋酿造厂”、“会富豆瓣厂”、“先锋面粉加工厂”、“郫县复合肥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成立组建了“成都市集凤实业总公司”,公司成立董事会,负责企业得经营管理工作。后因经营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致使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企业资产不断流失。这让当时战旗村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更让村委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改变这一状况,让企业能顺利生存发展下去,集体资产不再流失,2002年末,战旗村两委及时采取了措施,与股东们签订股份转让合同,由村集体将个人股全部收购。至此,企业再次成为村集体的独资企业,通过清产核资,财产清理后,把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租赁给经营者,把流动资产出售给经营者,村集体收回资金420余万元。改制后每年村集体收入比过去增加10万余元,达到40万元以上,这为战旗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很快,战旗村便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从2003年开始,依托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方针政策,战旗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形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村、企、农三者合一,互动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土地经营规模化 产业发展现代化
    目前,战旗村拥有集体企业7家,民营企业6家,集体资产达1280万元。村集体企业年产值可达7000余万元,利税400余万元,解决本村劳动力500余人,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近60万元。在村组织和企业间建立了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以企带村、以工补农,村、企良性互动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
     2007年,为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战旗村采取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注入资金的方式,组建了战旗现代农业股份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跨村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立了规划10000亩的战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园区规划为种植区和蔬菜初加工区,战旗村通过项目招商、企业招商,引进了5家企业(业主)入驻,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建基地,带领农户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生产,集中农户土地1000余亩。
     目前,战旗村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绿色蔬菜生产以及农副产品产、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有效解决了当地500余人的就业。同时加强与安德中国川菜产业园区企业联系,实行订单生产,延长了产业链,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发展。
     为了让上楼的农户获得稳定的收入,合作社采取“农户入股保底,收入二次分成”的分配方式,有效弥补了双层经营中“统”力的缺失,农民增收链条得以延伸。如今,战旗村农户可从合作社获得稳定的“三金”收入。一是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每年每亩保底收入720元,二是在坚持“多积累,少分红” 原则的前提下,对高出保底租金部分的50%用于持股农户再分红,实现农户第二次分利。余下的50%新增收益用于扩大合作社生产经营,三是农户可进入园区成为农业工人,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村民的收入由以前的种田收入为主逐步向务工收入或从事其它经营项目收入为主转变,实现了农民收入构成多元化。2008年,战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33元。
     为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战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又引进了成都榕珍菌业有限公司、成都长林食品厂等一批示范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其中,成都榕珍菌业有限公司,建立了300亩国内一流的珍稀食用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企业正式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5亿元,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600余人,带动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
     农民居住社区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战旗人对居住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充分利用当地有限的土地资源,给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战旗村两委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前提下,决定建设新社区,让原先分散居住的农户实现社区化集中居住。
     据战旗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实施城乡规划一体化后,新社区主要是采用市场的方式,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法,引进业主投资新建。通过拆院并院整理复垦面积440.8亩,用于安置村民及基础设施215亩,可实现整理置换挂钩面积225.8亩。这样,全村节约出近300亩宅基地还耕,加上获得城市建设用地出让收益的补偿,每户村民平均只需再添1.4万元就建起了新社区里的新居。
      2007年8月21日战旗村新型社区正式奠基动工。战旗村新型社区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建设——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之所以有自建房,是为了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而统一规划,保障了社区风格的协调一致,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村民自愿。
    根据规划,新型社区规划人口3000人,总占地面积315亩。其中一期占地215亩,投资9500余万元(含全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入驻人口1655人,新型社区共修建低层别墅式楼房401套,建筑面积7.45万平方米,修建公寓式多层楼房171套,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修建幼教、商业、管理等功能配套房0.24万平方米。
      张正红指出,小城投公司建设的农村新型社区,与以往的农村新型社区最大的差别在于,不是简单地把人聚集起来,而是按照一座小城镇的标准,配备必需的道路、医院、学校、商店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城镇的下水道、电网、通讯网,甚至天然气管网都会纳入考虑。“就战旗村项目而言,除场镇附近的121位居民外,其余的1561人都将入住这个新型社区,为了方便村民子女就学,社区还将配套建设一所幼儿园。”
     前年,战旗村新型社区已分房到户,农户开始陆续装修自己的新居,待农户搬入新居后就可将使用到光纤、自来水、天燃气等清洁能源,享受到幼儿园、市场、超市等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新型社区项目完成后,战旗村将实现土地流转2000亩,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入股,实现保底分红,预计全村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战旗村党支部书记李世立兴奋地说,新型社区的建设不仅将改变村民的居住条件,还将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生活品质。
      如今,一个田园中的农村新型社区已呈现在眼前:一幢幢青瓦白墙的两层小楼沿着村里的主干道呈扇叶状发散排列。在房前的花坛里,鲜红的茶花与白色的豌豆花一起开放,金黄的油菜花与粉色的杜鹃花相映成趣,君子兰的叶片墨绿泛光,好一幅美丽景致!
     为了让全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战旗村从2005年起,村集体每年每人平均发放40元的以工补农款,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全村村民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也由村集体承担,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给160元的养老补助,给入托儿童人均补助60元,逐步提高了村民的福利待遇。
     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互融共进
     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提高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和推进基层政治民主化进程,去年,战旗村开展了创新农村治理结构试点工作。
通过民主选举方式,建立了村决策机构和监事机构,初步构建起了村级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组织体系。由全体村民用票决的方式通过了村民自治章程以及村民代表会议实施细则等各项制度,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村民会议、户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三会”制度,并建立和完善了集体经济组织独立法人治理结构,使经济组织真正成为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村上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以前的征求群众意见变为群众直接参与,由以前的干部议决变为了群众票决,村民主监事会真正成为了村内重大决策的“评判人”、村民利益的“守护神”、基层民主科学管理的“推动者”。
     为了建设农村和谐文化,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战旗村充分利用附近的高校资源,积极开展校村结对共建。以实施“高校+支部+农户——推进城乡一体化·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校村结对共建、大学生进农家、大学生与农户结对子等工作。通过实施“智力支农、文化助农、技能帮农”,收到了既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又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良好效果。
    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战旗村及时启动了“文化大院”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面积20亩。组建少儿舞蹈队、老年腰鼓队、青年歌手演唱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定期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战旗村编写了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八荣八耻”、村规民约等易读、易懂、易记的歌谣。广泛开展“乡风文明进农家”、“五好家庭”、“十佳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崇尚科学。 
     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全村群众生活在一个优美的环境当中,战旗村实施了“亮化工程”,统一改造村民集中居住的街道、房舍。新改建房舍立面5000平方米,绿化环境600平方米,硬化道路、划分行车标志线2.5公里,清理整治边沟6公里,拆除乱搭滥建建筑4处。
     同时,加强道路、渠系及地下管网设施建设,建立村与企业各按50%的资金比例投入基础建设制度,村、企业先后投资100万元,对村社道路和沟渠进行改造。铺设柏油路面10公里,完成水利三面光工程3000米。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全村广播电视和网络光纤覆盖。建成卫生、计生服务站1个。为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战旗村通过健全环卫工作机制,制定环卫清扫制度,落实环卫工作人员,采取“户集、村收、镇处理”的方式,集中处理村、社生活废弃垃圾。
     统筹城乡发展,战旗村和城市的距离正不断缩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