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针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的“建设枢纽节点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建议,在建设国际国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的交通体系中,应该把重点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连接联通作为“十三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和重点工程。
他认为,交通体系建设要对重点旅游目的地和景区交通保障体系建设有所具体涉及。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建公路只是一味修路,现在建公路同时围绕着旅游产业发展。在公路建设中把自驾游营地、房车营地建设同步考虑,克服过去交通和旅游‘两张皮’的弊端。
事实上,夏红民代表指出的这一问题由来已久。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矛盾:高速公路修好了,旅游景区的出口没有留;一个地方的旅游景区发展日益成熟后又苦于没有便捷直达的高速出口。当地方政府为旅游景区发展找到交通主管部门时,后者又会以“安全性”、“技术性”等考虑“不开口”……于是乎,各地从政府到民间,纷纷呼吁为自己所在城市和景区开高速公路出口,“高速”景区出口的呼声比比皆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在大众旅游时代,也将更加呼唤全域旅游思维。
作为旅游业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全域旅游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促进景点景区内外协调;也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的着眼点之一,就是要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比如,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洪排涝、灌溉功能,还要有审美游憩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要求,还应建设风景道,规划建设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农业发展除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还应满足采摘、休闲等需求。
再回到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规划建设这个话题,在全域旅游的思维之下,今后高速公路、高铁等建设需要在规划之初就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部门利益的桎梏,与沿线旅游发展、旅游规划一起统筹考量。做到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
诚如夏红民代表所建议的,各地在“十三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把重点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连接联通作为重点内容和重点工程。再也不能是修路的只管修路,搞旅游开发的埋头旅游开发,要杜绝“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交通旅游两张皮”的弊端。
在全域旅游思维下考虑旅游与交通的综合规划,两者间将更加符合协调、共享理念。一旦高速出口等道路建设规划服务于旅游,为高速景区出口合法、合情、合理地“开口子”,将会极大促进当地旅游业走上快车道、超车道。真正实现高速公路快捷、便民,为当地经济搭台服务的初衷;另一方面,景区旅游客流量增加后,也会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的效益、效率。
目前,各地都非常重视旅游业发展,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等快捷交通的建设积极性普遍高涨。那么,如何在旅游规划、交通规划乃至城市区域规划等起草之初就将旅游与交通有机协调,统筹考虑,提前预判,少走弯路,真正树立全域旅游思维,将是考验各地政府的一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