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京市规划部门从今年年初已与河北省政府、地方政府还有天津市频繁“碰头”,共同谋划京津冀规划蓝图。昨天,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透露,京津冀地区框架规划将于今年年内出台。
“这也是京津冀地区规划首次由政府部门提出明确落在纸面上。” 黄艳表示,目前,沿着北京周边,有七个河北城市与北京接壤,包括保定、承德、廊坊等,这些地方的规划均不在一个体系。黄艳表示,因此大的规划要考虑到建设城市间的基础设施,将这些城市形成一个整体。例如通过高铁带动城市群体的关系,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将进行整体考虑。
黄艳介绍,北京市今年将出台绿色建筑指标,节能建筑强制性指标要重新提高,北京将率先把指标提高到国际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要从55%提高到75%,公共建筑从50%提高到60%以上。另外,行业内以及国家层面在考虑研究目前使用的保温材料的替代品。
此前,本市住宅项目在土地出让环节曾提出配建15%的政策性住房,这一比例正在不断提高。黄艳表示,今年,住宅项目配建政策性住房的比例将达到30%,其中,公共租赁住房的比例将占大头。
热点聚焦:北京人口将控制在1800万 年内出台京津冀框架规划
燕郊轨道交通目前正在研究
市规划委主任称京津冀框架规划年内出台,北京人口将控制在1800万
一定要是一张图。因为整个的规划是一个城镇体系规划。
沿着北京周边,有七个河北城市与北京接壤,包括保定、承德、廊坊等,这些地方的规划必须成一个体系。
——市规划委主任黄艳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昨天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表示,京津冀框架规划将于今年年内出台,将形成北京与周边城市共同发展的一张蓝图。据了解,这也是京津冀地区规划首次由政府部门提出明确落在纸面上。
从去年开始,京津冀地区的合作发展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黄艳昨日说,近两年北京已经在思考区域规划如何协调统筹推进的问题。因为从疏解人口、调整人口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来说,仅仅“就北京、论北京”已经很难有所作为。
黄艳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首都圈的发展建设也纳入到国家“十二五”规划。例如大量制造业可能就由河北承担,北京以生产性的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她透露,今年年初,北京市规划部门已和河北、天津相关政府部门频繁“碰头”,共同讨论,将京津冀地区规划“画入一张图”。
黄艳说,今年北京已和河北建立起非常好的联动机制。备受关注的燕郊和北京何时能通上轨道交通的问题,目前也正在研究,“肯定会在提高公共交通能力上做文章,但具体用城际铁路还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方式还在论证之中。”
她表示,该规划将形成北京与周边城市发展的一张蓝图,具体名称正在与国家有关部门协商。大的框架规划将在今年年内出台。
亮点:希望人口控制在1800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对于人口规模是到2020年达1800万,但去年北京常住人口就已经接近2000万。
对此,黄艳表示,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人口也就随之增加。
另外,人口规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是一个约束性的指标,要考虑到城市承载能力有多大。“我们希望能够适当地控制人口,1800万。”黄艳说。
引导新城不成为睡城
北京的一些新城,由于产业和居住不匹配,被称之为“睡城”。
黄艳对此表示,北京“十五”期间的一个教训,就是新城没有配置好。“比如八通线,人们都愿意去通州住,但功能和产业没有配置,产业发展慢于住宅,人口越积越多,八通线难以承受。”
她表示,快速交通一定要引导区域的发展。不仅要适当提前建设,而且要和地方发展配置起来,引导起来。
北京最近大量配置公租房。政府配置住房的时候,有很大比例是租,就会引导就业的职工居住在这里。
河北挂牌“环首都办”
记者昨天从河北省发改委了解到,此前面向河北及京津地区公开选拔的两名正处级领导干部已赴任上岗,河北“环首都发展协调办”已挂牌开始运行。
两个职位分别是河北省沿海地区开放开发工作办公室主任、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目前上岗的人员没有来自京津的干部。
今年,北京将研究和一些劳动输出省份进行劳务合作,研究建立劳务基地,实现定向引入劳动力。
京冀联手共谋区域经济升级
继“打造首都经济圈”写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后,又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省圈定涿州市、三河市、香河县、固安县等十余个县(市、区) 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在菜篮子、农业观光、养老、度假等方面全面对接北京。
首都经济圈 推进京津冀一体化
城市经济圈是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首都经济圈”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优化生产力布局意义重大。
据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将通过“从过去注重功能集聚特别是经济功能集聚向功能疏解和辐射转变,从过去更多强调外省市保障北京向主动为外省市提供服务转变,从过去强调服务首都自身向通过服务区域、服务全国来实现自身发展转变”三个转变推动发展。同时,北京将在金融资本、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市场和流通、总部经济、人才和教育资源、信息、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等8个方面加强对区域的辐射。
张工表示,在“十二五”前3年将尽量加快区域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1小时、半小时交通圈,建设好北京新机场等重大项目,对能源供应等超前安排,实现人流物流等互通互联。同时,将研究完善相关利益分配格局和空间规划布局,使各方面优势互补,增加产业内在联系;进一步强化在能源、农副产品供应等方面的稳定合作;加大在生态环境、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据了解,去年7月,北京曾组团到河北考察,并进行了多次座谈、协商,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与河北省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并签署了《北京市、河北省合作框架协议》。
环首都经济圈 多领域全面对接北京
去年10月以来,河北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工作会议,圈定涿州市、三河市、香河县、固安县等13个县(市、区)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并下放部分审批事项,在菜篮子、农业观光、养老、度假等方面全面对接北京。
河北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环首都经济圈总体思路是在邻近北京近1000公里范围内,建设一个发展特区,“给予比深圳更优惠的政策”,河北将“举全省7000万人口之力”,将环首都经济圈建设作为第一战略。
记者从《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上了解到,河北总体设想是,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市、区)打造环首都经济圈,简称“13县1圈4区6基地”。
13县(市、区)即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1圈即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4区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6基地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内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这个区域全长9995公里,面积27060平方公里,人口48565万人,去年这个区域生产总值为119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00亿元。
根据实施意见,到2015年,这个区域的主要经济指标将比2010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96亿元达到4784亿元,年均增长31%以上,全部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200亿元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2%;城区总人口由2010年的165万人达到300万人,年均增长127%,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上升到60%,年均增长54%。
到2020年,这个区域的主要经济指标将比2015年再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6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600亿元,城区总人口达到4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相关链接:京津冀都市圈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8个城市。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特大城市最集中、科技和教育最发达的城市群,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未能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