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产业所)在北京举行《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16—面向“十三五”的产业经济研究》发布会。出席新书发布的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国家发改委宏观院马晓河副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赵昌文部长、国家统计局景气中心潘建成主任、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高进水副总编等专家先后发言。
报告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产业发生了若干重大标志性变化:一是产业增速温和换挡,规模持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是结构调整持续向好,服务业增长领跑三次产业,总量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成为新常态下稳增长的主力军;三是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产业亮点纷呈,新经济新动能蓄势壮大。
报告指出,十三五我国产业将换挡到中高速增长,农业预计增长3%~4%,工业6%左右,服务业8%左右,延续十二五末期一产稳、二产平、三产快的发展态势。影响“十二五”中国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将在“十三五”延续和深化。突出地表现为:人口老龄化提速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下降,对产业需求、成本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城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求升级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出现转折性变化,改善供给结构、满足有效需求的紧迫性迅速凸显;产能过剩形势严峻和传统增长动能减弱,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任重道远;国际竞争加剧和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弱化,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培育竞争新优势势在必行。
报告提出,产业是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在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最大产业和工业增速继续下行的背景下,“十三五”时期要高度重视培育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引擎”,引领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为此建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选准着力点,加快释放和提升制度红利;分类施策,把握好不同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侧重点和推进方式;统筹谋划,着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因势利导,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未雨绸缪,有效防范经济社会风险。
与会专家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时期,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和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聚焦点,要聚焦“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把握好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兜底等五大政策工具箱的发力点和平衡点,特别是通过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转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通过供给创新满足消费升级,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报告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对“十三五”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立意高,研究深,观点新,是产业所推进高端智库建设的最新力作,可以为决策层、学术圈和产业界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