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委发布通知,因南锣鼓巷目前游客人数严重超出景区承载能力,自4月25日起,南锣鼓巷将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同时,南锣鼓巷主动申请取消3A级景区资质。
尽管景区评级已取消“终身制”,但像南锣鼓巷这样主动申请“取消”的还相当罕见。南锣鼓巷首创之举背后,实则是很多景区共同面临的问题——景区严重“超载”,早已让各方怨声载道。首先是景区保护堪忧。汹涌的人流下,草木折损等自然资源的损耗加速,更别提文物古迹遭受更多涂抹、损害。比如故宫的很多路面、台阶已因游客太多而磨损,莫高窟也因为游客过于集中,游人呼出二氧化碳损坏了宝贵的壁画。其次是游人不满意,好不容易有了假期,一家老小出门游玩,却只看到了人山人海,旅游体验相当糟糕。再次,对很多景区内外的住户也造成了不便。白天人潮汹涌,晚上“夜夜笙歌”,游人玩爽了,住户却相当不爽。因此,及时出手避免景区“超载”,非常有必要。
南锣鼓巷主动暂停接团,并申请取消3A级景区资质,无疑是景区管理者主动作为的一个良好示范。当然,要指望此举立竿见影地解决游客扎堆问题不现实,比如有的旅行社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巷口就解散团队,游客游玩后又定时集合。如此化整为零,恐怕南锣鼓巷的游客数量短期内不会大降。然而,这至少说明了一种态度,说明有关方面已经认识到南锣鼓巷长此以往会“巷将不巷”,必须做出改变。实际上,像南锣鼓巷这样在限流方面主动为之的景区,还有故宫等不少实例。有的景区把限流、轮休做到了常态化。据报道,今年3月黄山著名景点西海大峡谷和天都峰结束“封闭轮休期”,植被生长、绿化覆盖都有明显增长。这一轮休制度,已在黄山风景区实施了近30年。
但对更多景区而言,制止“超载”乱象不能仅靠自身的“良心发现”,而要引入外部监督。不难发现,南锣鼓巷不收门票、故宫门票收支由财政统辖……这些限流执行比较积极的景区,大多属于并不依赖门票收入的“异类”。我国绝大多数景区还严重依赖“门票经济”,在管理者看来自然是人越多越好,哪管景区损不损耗、游客体验好不好,只要门票卖得多,景区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要指望这些景区积极地执行限流措施,无异于“壮士断腕”般艰难。因而,要克制景区的盈利冲动,唯有职能部门主动作为。此前国家旅游局公布了《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标准,要求当景区旅游人数达到最大承载量的80%时,就要开始控制游客流量。尽管规矩定得明明白白,但很多景区执行起来还是大打折扣。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就有媒体报道安徽九华山等景区超量接待未做限流,事后迟迟没有被问责追究。甚至有的景区虚报游客接待量,尽管游客已叫苦不迭,但距离“单日最大承载量”还有很远距离。既然不缺法律法规,那就只有把执法做到位,对拒不执行、弄虚作假等现象动真格,才能对一些阳奉阴违的景区形成震慑力。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各大景区能否克制住自己的盈利冲动,给广大游客留下一个舒心的假期体验?像南锣鼓巷这样的“良心景区”毕竟只是个案,在利益的驱动下,指望更多景区自我设限“良心发现”显然是不靠谱的。把相关法律法规用起来,把“单日最大承载量”高压线通上电,才可能让景区发展找回从容的节奏,让游客游玩找回惬意的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