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632米中国第一高楼将试运营 游客最高可达126层
时间:2016-04-24 16:31:34  来源:解放日报 

    位于上海中心126层的“上海慧眼”,是个重达1000吨的“超级巨无霸”,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摆式阻尼器质量块。  位于上海中心126层的“上海慧眼”,是个重达1000吨的“超级巨无霸”,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摆式阻尼器质量块。 

  经过7年多建设,在建中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很快就将掀开神秘面纱,分步投入试运营。这座高达632米的垂直城市,从设计之初就“浑身是宝”。其中,最令人感到新奇的,恐怕就是站在上海中心最高处“一览众楼小”。

  未来,上海中心的观光层设在118层、119层,而人可到达的最高点,位于高度为583.4米的第126层。记者近日登上126层,见识到了整座大厦中最“神圣、神秘、神奇”的“上海慧眼”。

  “超级巨无霸”重千吨

  “上海慧眼”的工程学名叫做阻尼器。这是为了削减强风下高层晃动的专业工程装置,世界上很多高楼都将阻尼器所在楼层向公众开放,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旅游景点。

  不过,上海中心的阻尼器,和其它高楼阻尼器又有很多不同。

  首先,高达30米的“慧眼”造型令人耳目一新。清新的视觉感受下,可不要忽略,这实则是一个重达1000吨的“超级巨无霸”,它由吊索、质量块、阻尼系统和主体结构保护系统四个部分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摆式阻尼器质量块。质量块和吊索构成一个巨型复摆,它与主体结构的共振,能消减大楼晃动。

  “和以往阻尼器利用机械原理不同,上海中心首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引入电磁原理的阻尼器,由上海材料所自主研发,填补了世界空白。”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葛清表示,这一技术上的提升,可以令今后大厦内90%的人能感受到较大的舒适度。这里也将是全国最高的科普教育基地。

  文化殿堂可容纳数百观众

  作为一座立体的“文化社区”,除了将“笨头笨脑”的阻尼器制成一件有着深刻寓意的艺术品,“上海慧眼”所在的第125层和126层,今后也将是一座神圣的文化殿堂。

  “上海慧眼”顶部,有着一个“圆洞”,直指苍穹。“站在这个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有没有觉得人会变得安静下来?”据葛清介绍,目前,上海中心大厦正在向全球征集原创音乐作品,未来,在美妙的旋律下,人们可以在此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

  上海中心大厦也欢迎全世界的“天籁之音”,来此处展示美妙歌喉。据透露,经过精心的声学设计,“上海慧眼”阻尼层,可以满足音乐家的演出需要,并可容纳200名—300名观众。

  270台风力发电机高空作业

  “上海中心大厦,同时又是一座绿色之城。”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平表示,上海中心大厦是我国首座同时获得“绿色三星”设计标识认证与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LEED白金级认证的超高层建筑。在屋顶的外幕墙上,有270台500瓦的风力发电机,每年可以产生118.9万千瓦小时的绿色电力。

  记者登上大厦121层,只见270台500瓦的风力发电机全部安装在大厦塔冠的钢结构上,没有玻璃幕墙的遮挡,可以就着透进大厦的自然风工作,这些发电机被分为3组,每组90台,场面煞是壮观。

  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上海中心580米的高空屋顶上,每年平均风速估计可达每秒8米至10米,非常适合利用风力发电。

  尽管风力发电机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类:一是水平轴风力发电机,风轮的旋转轴与风向平行;二是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风轮的旋转轴垂直于地面或者气流方向。上海中心选择了前者,它也是国内第一个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水平轴涡轮式风力发电机的项目。

  全球最快电梯直达观光层

  上海中心包括9个垂直社区,每个社区的高度为12层—15层。整座大厦内的电梯将多达154部,为垂直运输提供保障。

  而其中运营速度最快的电梯,要数3台可以直达大厦118层、119层观光层的超高速电梯了。

  记者登上其中一部电梯,从地下二启动,只见屏幕上显示着电梯的即时速度:每秒18米!经过的楼层数字不停跳动,只需55秒,就到达了119楼观景台。这三部电梯,已经超越秒速16.83米的台北101电梯,成为全球最快电梯。

  据介绍,为避免电梯高速移动产生的震动和风声造成乘客不适,电梯特别采用特殊导轨和流线型外罩,移动起来相当平稳,即使在地上竖起一枚钱币,也能做到纹丝不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