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拆建不是一道奢侈的“加减法”
时间:2014-06-23 17:52:59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伟锋 

    云南省河口县有一个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项目,这个2011年2月完工的项目被当地誉为“边境明珠”, 总投资额为2.7亿元。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6月20日 《郑州日报》)

   初中有个数学题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有个水池,一边注水一边放水,注水比放水快,给出多出的水流量,问多长时间能把水放满这个水池。姜昆在相声中表演了这个桥段,他的结论是“这不是吃饱撑的嘛!”

     数学中出现这样的加减法,其实并非吃饱了撑着,生活中是有这样的知识运用。但是在城市拆建过程中,人为地做起了这样的加减法,那恐怕就不是“吃饱了撑着”所能解释的。

    因为要完成“形象提升”,建成三年的河口县“文化长廊”将被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平台,在这即将成为瓦砾的建筑背后,是只有三年的短命,以及将近2.7亿元的不菲造价。

    和这次不计成本的“拆”相比,三年前的“建”也似乎也底气不足。河口县的文化长廊在语焉不详的“政府特批”中上马。因为建筑工地在中越边境,当地官员担心“可能会引起边境纠纷”,但这在当时没被当成反对的理由。

    这样一个事关当地形象和经济发展的建筑带,在多方寻求意见和论证后存有不同意见,却为何拗不过“主要领导”的力主,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文化长廊能够惠及百姓的就业,丰盈当地的旅游形象,那也是好事一桩。但三年后的它怎就逃不出被拆除的命运,这又是怎样的情何以堪?

    该建筑的拆建过程中,皆有上峰的意志来进行铺陈。从“政府特批”再到“方案”,建筑的生死皆在纸上被圈定了宿命。推土机下和补偿拆迁费用,或许能创造出赏心悦目的GDP,但是更深层次的一本帐,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算过?

    我们应该让城市的建筑寿命更长久些,而不应该患上拆建亢奋症。一块砖头也是民意,一片瓦砾也是公帑。当拆建之间年份的间隔距离如此短暂,当成本巨大却没人计较的时候,那总应该听听最后埋单的纳税人之意见吧?遗憾的是这道最重要的程序,却长时间地被选择性遗忘。

    以前我们经常痛心于老旧文物建筑被拆被建筑。济南老火车站、梁思成故居,都在非常规逻辑中转换着自身的命运。当文物建筑尚不能明哲保身的情况下,那些个还能闻到油漆味道的新建筑也被圈上了“拆”字。新旧交替是好,却也不能这么来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