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青岛城阳区:探索大城市近郊城市化新路
      时间:2009-04-20
青岛城阳区:探索大城市近郊城市化新路              
   

 

   

青岛城阳区:探索大城市近郊城市化新路
    
     

   

“城阳区统筹城乡工作力度非常大、效果非常好。通过在城阳的参观,确实感到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城阳区无论是统筹城乡发展还是产业升级,无论是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品位都非常高,效果都非常好。”山东省省委副书记、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伟出席在城阳区召开的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的讲话中,对城阳区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城阳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扎扎实实把统筹城乡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实践载体不断推向深入,加快融入青岛市发展大格局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大城市近郊城市化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富民强区新跨越。

   


   

   

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构筑城市化跨越式发展大格局
      统筹城乡,最重要的是促使城乡经济共同发展,按照与大青岛中心城市融为一体的工作思路,全面与“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规划相对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为一体化城乡经济打下了雄厚的产业基础。 根据辖区内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的差异,在东部重点实施崂山西麓生态自然资源保护性开发,突出发展近郊生态旅游;中部,重点实施临空经济区、现代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青岛北部活力商圈;西部,重点保护好滨河、滨海、湿地等自然资源,抓好青岛出口加工区、高新区新材料团地等重点园区建设,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构筑起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相互衔接、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产业规划发展体系。
   

   

坚持高起点调整提升产业结构,为城市化跨越式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变,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加工制造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转变,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陆港物流基地和海陆空一体的物流分拨中心,加快打造临空CBD;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突出抓好高速列车、电子信息、汽车和精密机械、新材料和空港五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发展樱桃等特色林果4.5万亩,建设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观光园,培育了一批节会旅游品牌,仅樱桃山会每年使山区群众户均增收2000多元。
   

   

坚持高起点实施旧村改造,突破城市化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制约
           以大规模旧村改造为切入点,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坚持政府主导、尊重民意、阳光操作,实现和谐拆迁、无障碍拆迁。把班子基础、群众基础、经济基础“三个基础”作为实施旧村改造的必备条件,区政府把关、街道办事处主导、社区居民集体决策,确保群众对操作程序、安置面积、拆迁补偿标准、居住环境、发展前景、实施方案“六个清楚”,将230个社区整合为46个居住组团。目前,累计启动了50个社区旧村改造,完成41个社区整体改造,建成安置楼498万平方米。旧村改造共腾出土地8000余亩,引进建设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大项目,90%以上的旧村改造社区年可支配财力在500万元以上。

   

坚持民生为本、富民优先,让人民群众成为城市化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全力做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就业和保障问题,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培训补贴,加快形成东、中、西部劳动力就业平台三点支撑的格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劳动力5000人、转移8000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3%;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教育优先,改扩建中小学65所,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引进高等院校5所。坚持文化资源全民共享,所有社区都建有文化教育中心,90%的社区建有街心公园、健身路径,市民节、民间艺术节、太极拳进社区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坚持为民办实事,广泛开展“解民忧、送温暖”亲民爱民系列活动。今年,将再投资17亿元,推进涉及民生方面的56项工程。特别继续深入实施“一村一策” 强村富民工程,加快社区集体增收步伐,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一批资源租赁型、市场带动型、旅游观光型、配套服务型、高效农业型、联合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新社区。今年,将再开工建设100个社区增收项目,让全区社区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再增长10%以上。(来源:青岛政务网)
   

  
 
 
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