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用城市化与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业安全
      时间:2009-04-13
用城市化与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业安全              
   

 

   

用城市化与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业安全

   


    文/许斌
   

   
    


    
   

政府高价收购,再平价卖出,并变按面积补贴为价补,以为农民提高粮食单产的动力,是一个很糟糕的建议。尽管建议提出者,是万民景仰的袁隆平教授。(《广州日报》)

   

这是给所有人投机的机会,高价收购,就上午卖出去,平价卖,再下午买进来,明天再卖,后天再买,以此类推,就一斤粮食,天知道会投机出多大的交易量。

   

也许,唯有计划经济的拥趸者自以为能破解投机困局,无非就是合同定购,以及为了合同定购而全面理顺所谓的粮食流通体制、全面到退回归统购统销那一套。

   

一则是任何一家农户究竟应该卖多少商品粮,根本不能由外人做决定,何况在高额售买差存在的前提下,售粮意愿被无限放大。到最后,售粮数量核定会成为特权,利益博弈的结果,是财政补贴之相当部分,不会归于农民,而是会沉淀于特许流通机构;相当部分之农民,不仅反而会失去得到补贴的机会,甚至会陷入卖粮难的窘境。

   

二则是统购统销的垄断经营体制必然导致腐败、懈怠、强权、无效率,非人力能够改变。彼时曾维持过长达数十年的统购统销体制,国内的粮、棉、油企业外面光鲜,骨子里虚弱到极点,一边疯狂压榨农民,可以说,这些企业的每一个毛孔中都渗透着中国农民的血与泪,一边是疯狂套取国家补贴、银行贷款,饶是如此,还背了一屁股债,一经开放,三二年间,就土崩瓦解,作为棉花企业曾经的一员,此中的丑恶、阴暗,我会一辈子记住。此种体制不变,此种企业不垮,着实天理不容!

   

纵然是上述种种皆不论,依袁先生所说,全部补贴到位,以最理想的方式计算,财政投入以千亿计,一般湖南农民家庭也不过能增收千元,完全不足以填补越拉越大的工农职业收入差,依然不足以真正改善中国农业、农民的生存状况,不足以吸引相当数量适龄农民扎根农业。

   

何况,过高的农产品价格不仅难以帮助到农民,还可能害了农民。不知什么原因,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中国农产品价格比国外贱的说法,实际上,除了粮食价格在多数时候稍低于国际水平外,整体而言,中国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水平。随着国际粮价回落,纵然是粮食价格,国内价格也不低于国际水平了,部分产品、如小麦等的价格已远远高于国际交易价。在开放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价高往往就无人问津。

   

以菜籽为例,现在的国家保护价是2.2元/斤,每吨比进口产品的到岸价高出千元左右,而我家楼下,散装菜油零售价才4.5元/斤,批发价还不足4元,100斤菜籽,大约能榨出40斤左右的油,另外有60斤左右价格不足1元/斤的饼,计算收购、加工、销售、管理、资金成本,只剩下亏多亏少的问题而不存在亏或者赚的问题。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2008年生产的相当部分菜籽还压在农民手中,其中河北省积压率高达60%,而新菜籽即将上市,在去年一通猛跌后元气大伤的企业谁敢以保护价收本土菜籽?卖之无门,所谓的保护价,再高有什么意义?过高的大豆价格已几乎要逼死国内的大豆产业,现在,轮到菜籽产业了吗?下一个,又要轮到哪个产业?

   

不能因此说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完全没有现实道理,这道理是建立在中国社会结构不合理、保障机制特别不健全基础上的,因为农业人口的人均用地极少,用地少而农业含金量极低,为维护农业安全、社会稳定,乃不得不出下策。问题在于,现实之种种,是否真的是不能调整、改变的呢?

   

通过彻底废止种种歧视性政策,通过以促进就业为核心大幅降税、推倒垄断门槛以刺激经济,从而加速城市化进程;通过建立健全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性的劳动力退出制度,仅仅以养老保障将目前过亿的60岁以上农村劳动人口置换出来,给予其自愿选择以土地换保障、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机会,交出的土地挂牌流转,便足以在极大程度上缓解农业人口人均用地少的矛盾,能够增加农业及农业人口本身的生存能力,在此基础上实行价格与国际接轨,并给予适度补贴、优待,才不致陷入财政资金有限而相关补贴却是无底洞的窘境。

   

钱要花对地方,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彻底改变社会结构,是维护农业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唯一办法,而死抱住社会结构不合理、保障机制特别不健全不放,选择错误的方向,企图以盲目的高补贴,甚至寄望于从计划经济模式中寻找灵丹妙药,没有用的,会走向公共财政崩溃、中国农业乃至中国社会崩溃。

   

这样说,对于袁先生可能是过重了,我丝毫不怀疑袁先生的良好动机,但良好动机不绝对意味着良好的结果,反对袁先生的某些观点不意味着抹杀袁先生对社会的重要贡献,这是必须要说清楚的。
    (来源: 中国网 )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4-28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