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成都找到方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时间:2009-03-17
             
   

 

   

成都找到方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文/ 谢佳君
   

   
    


     最近一期《中国新闻周刊》的封面文章《试图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成都实验》不仅在全国“两会”的会场上引发热议,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目。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光等学者认为,成都在过去5年的实践中,找到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方法。

    

 

   
   

打破城乡市场二元结构
       “成都我太熟悉了。”说起成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光的嘴角扬起了笑意,从2003年成都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起,他就在密切关注着这座西部城市的改革之举。因此,只要提起成都的实践,王春光总能滔滔不绝。  目前,成都最吸引王春光的改革举措是被称为“新土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他看来,成都的探索为建立城乡平等的产权制度开了先河,为打破城乡市场的二元结构找到了突破口,“农村穷不是因为没有资源,而是由于城乡市场的二元分割,造成大量资源无法市场化,当然也无法变成财富”。
           成都的改革目标是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构建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提高农业农村的市场化程度。  “改革从制度上为农村资源的资本化提供了条件,也为城乡资源在市场上机会均等创造了基础。”王春光认为,城乡机会均等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之一,其中包括城乡资源在市场上享受同等待遇,并让农民在资源自由流动的过程中受益。
       “农民最大的一笔资源就是土地和宅基地,成都的改革不仅仅是把土地的权益还给农民,还为城乡建设用地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农村土地增值开了一个头。”

   

“三个集中”有推广价值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昨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正忙着准备出差,听说访问主题是成都的城乡一体化,他立刻答应在赶往机场前接受本报专访。
             说起成都的城乡一体化探索,肖金成如数家珍地道出了“三个集中”的具体内容。他告诉记者,这是他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成都实践。事实上,“三个集中”是成都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深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作为试验区,成都有为全国提供成熟经验的使命。”肖金成认为,成都的“三个集中”探索在全国有推广的价值。以工业化作为城乡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创造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条件;农民向城镇集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土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
        肖金成说:“城市化的含义,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我认为提高城市化水平,转移剩余劳动力,腾出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土地集中之后采取公司化、品牌化的方式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竞争力。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这应该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点。在这方面,成都有很好的经验,既值得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学习,也适宜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王春光说。
           去年底,王春光收到了一份来自成都的文件———《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试行)》。“我注意到,这份文件对如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建立起了指标体系,并在资金投入、民主决策、责任分配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这是成都探索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又一次尝试。”
           王春光认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从制度上加以解决的问题。目前,成都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应该继续大胆探索,让城乡人口更充分地享受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来的实惠。
       肖金成高度评价成都打破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质化公共服务的一系列举措。他建议成都逐步提高农村的保障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