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 月到10月,为期5个月的昙华林艺术节给武汉市民提供了一次品鉴多元文化的盛宴。据悉,艺术节期间,美术、音乐、微电影、汉绣及服装设计五大版块展演,依次在昙华林历史街区上演。每个版块在充分展现昙华林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增进了武汉人对这条百年历史文化积淀下古老街巷的了解和关注。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津逵这样评价昙华林艺术节:与其它艺术节不同,昙华林艺术节是当地政府联合大量的民间组织开展的面向全社会的文化节事,这种跨界的联合意义非常重要。因为这不是体制内安排工作,而是政府与民间的PPP。
那么,这次艺术节举办的初衷是什么?参与其中的艺术家又是如何看待这次艺术节的?为此,《城市化》杂志专访了艺术节主办方——武昌文旅公司综合部副总经理王刚,以及肖兰刺绣艺术馆馆长、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肖兰、爱与和平TM音乐节创始人余永黎。
《城市化》:请介绍一下举办昙华林艺术节的初衷。
王刚: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是武汉城市之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城市财富,是武汉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需要通过一种特别的形式来彰显,同时也需要大家更多的关注和爱护。“昙华林艺术节”是一个由政府机构、相关艺术协会及服务方共同参与的跨界联袂合作项目。我们希望艺术节期间,市民能走进昙华林,感受、品鉴不同于以往的多元文化大餐。同时,促进昙华林周边艺术机构与昙华林街区的互动合作及文化输出,扩大昙华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城市化》: 据了解,持续5个月的昙华林艺术节分为5个内容,美术展、音乐演出、汉绣展览、微电影体验、婚饰设计等。请问,是如何确定这些艺术节内容的?
王刚: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求美、求乐、求健康、求发展的需求日益提高,这为本次艺术节的举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把此次艺术节办得不同于以往,我们联络各界艺术家,组成了一个跨界的艺术圈,通过多轮商讨,最终确定了美术展、音乐演出、汉绣展览、微电影体验、婚饰设计5个版块的内容。这5个版块在昙华林应该说已经具有很好的资源优势,这里有全国八大美院的湖北美院、有汉绣产业基地、微电影产业基地、湖北IFA时尚艺术研究中心。我们想通过这些艺术活动的举办,让市民走进昙华林,感受、品鉴不同于以往的多元文化大餐……
我们是武昌区政府引进来的,刚来昙华林的时候,这里没什么人气。后来我们打造了汉绣基地,慢慢把这条街的人气带起来了。昙华林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为了提升这条街的知名度,政府组织了昙华林文化节,将不同艺术门类聚集在一起。我们汉绣作为其中一个艺术门类参与其中。
在昙华林艺术节开幕式上,有汉绣时装走秀,让人们了解了刺绣诞生之初就是与服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汉绣不仅用于装饰,还与时尚结合,生产出高端时装,让汉绣流动起来,回归到最初的功能。
艺术节期间,还安排有汉绣展览,人们随时可以到我们在昙华林的汉绣基地——肖兰刺绣艺术馆观看精美的汉绣作品,并且可看可购。此外,这次活动还通过开展汉绣讲座及亲自体验让人们学习汉绣。比如,街道办组织社区汉绣爱好者参加汉绣讲座,由我讲解汉绣的历史、特色,向居民普及汉绣知识,并且现场教授制作汉绣绣品,旨在吸引更多人学习汉绣、热爱、传承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应该说这样的活动安排是没问题的,借助文化节的契机,更进一步地扩大了影响,加大了对昙华林宣传的力度。但对我们汉绣来说,宣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像这种节,要成为常态。比如,我们进驻昙华林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承汉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招收了近千名学员,并且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刺绣展,学员有多人次在展会上获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昙华林艺术节将美术、音乐、汉绣、服装设计、艺术座谈、艺术沙龙甚至微电影等形式结合在一起,在内容表现上非常丰富,艺术节举办前期已经经历了一定的积累过程,虽然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难免有各种问题出现,但我认为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开端。对于各种艺术形式而言,昙华林只是一个出发点,随后各种艺术会不断扩大影响。以乐队演出为例,前期在昙华林发起,随着发展可能会相继进入周边的大学校园或武昌区甚至武汉市其他地方,这就是一种扩散效应。同时,艺术节也能让市民享受更多的文化生活,增加各个艺术门类与大学生的交流。对昙华林而言,艺术节是一种极佳的宣传方式。而跨界艺术圈儿的成立聚合了昙华林一带最专业的文化艺术团队,他们都是各自艺术领域内的专家,如《美术文献》杂志、半亩园艺术中心 、爱与和平音乐节、汉绣基地等,这一由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组建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艺术文化交流的多元性,进而也促使昙华林地区文化的不断发展,从而能产生“艺术群落”效应,吸引更多希望通过艺术创业或从事艺术工作的人群来到昙华林,强化昙华林的文化艺术氛围……
湖北艺术家亮相“艺术届的奥林匹克”
2013年4月14日下午,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368号的“武汉大楚艺术机构”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诠释发布:由武汉大楚艺术机构发起的“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平行展《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将于6月在水城威尼斯举行,评选的30余位湖北艺术家将首次集体亮相于威尼斯主展场1000多米的军火库113号湖北馆。这也是湖北艺术家首次以群体形式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这个国际艺术舞台上。
威尼斯双年展创办于1893年,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也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喻为 “艺术届的奥林匹克”,每次活动有近80个国家参展,吸引世界各地百万人参观。 威尼斯双年展主展场为威尼斯岛东部国家馆汇集的绿园城堡,另有部分分展散落在威尼斯城各处。
双年展分为两大板块:国家馆展览由各国政府组织选派本国艺术家参加;其次是组委会特邀的主题展,也称平行展,由密切关注当代艺术的业界委托国际知名策展人,邀请代表新潮流的艺术家参展。国家馆和艺术家个人都有专设的奖项并由专业委员会评判,大奖称金狮奖,有很强的竞赛性。从1993年开始,威尼斯双年展一直没有中断对中国艺术、当代艺术的接触,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曾邀请14位中国艺术家参展,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其后直到2003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中国艺术家参展。尤其是1999年的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在策展方针上使中国当代艺术成为瞩目的焦点,令中国艺术家成为国际当代艺术最令人注目的新锐力量之一……
大楚艺术机构立志打造湖北国际艺术平台,几年来以昙华林为基地,逐步建立了与意大利及欧洲多国的艺术往来,为促进本地文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大楚与湖北省美协联手策划举办首届“湖北国际当代美术节”,独家与欧洲著名国际艺术PONTE画廊签订战略合作,设置罗马展览分馆,与新华网和本土商业巨头独家建立了合作平台,拟以文化地标为标杆,坚持以学术开道,以作品说话,开展系列的文化艺术讲堂,实现把湖北打造成艺术强省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地位的梦想,这也是对实现“中国梦”最好的诠释 。
大楚艺术机构总经理卓霜表示:“下一次威尼斯双年展,我们将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坚持把持艺术的制高点,以学术为力量,以艺术的行为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音乐之路上的坚持源于我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1994年,我还在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就读期间,就和几位外教和中国乐手组建了武汉最早的原创乐队‘THE COMRADES’,并且在各大高校进行过多次巡演。之后又与鼓手张明(后来达达乐队的鼓手)组建过“肥皂”乐队。1998年以后我从事过英文翻译工作,但依然热爱音乐。所以2000-2010年我创办了“武汉摇滚网”来推广本土原创音乐,2000-2006年之间网站也曾经举办过多次的小型演出,直到2007年,策划了武汉原创音乐历史上的首个大型音乐节—爱与和平TM音乐节,并一直坚持了下来,把自己的爱好最终变成了事业。
武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重镇之一,这里走出了众多著名的音乐人和团队,如达达乐队、田原、黄格选等,同时武汉拥有无数热爱音乐的人群:高校学生、社会青年群体、IT及金融白领精英、文艺青年、外籍人士、前卫潮流人士等等,武汉的媒体对本土音乐也一直给予很多支持。爱与和平TM音乐节就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下诞生的。
从2007年至今,爱与和平TM音乐节已办了八年,绝大多数武汉知名乐团都参加过爱与和平TM音乐节的演出,通过音乐节的平台让这些优秀的原创音乐走向公众,目前音乐节已经是武汉本土原创音乐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品牌、原创文化品牌。在过去八年中,我们不仅仅在本土推广原创音乐,也和国外的音乐组织产生合作,多次参与中法音乐节、德中同行·武汉站、瑞典文化周等对外交流活动。我希望爱与和平TM音乐节最终能成为一个立足于武汉、面向全国………
搞艺术在哪里都可以,为何非得在昙华林?这是真的。巴黎是搞艺术的好地方,那里诞生了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等等那么多流派;每一个新的流派出现都需要那个地方对新事物的包容、等待、观看、试图理解,这样她就会吸引艺术家在那里聚集。这样的地方不少:纽约、伦敦等等。时下还有北京。在北京开始是798,后来是宋庄,再后来是更偏远的北京周边的某些地区。
艺术园地是一块需要“施肥”才能“摘果子”的地方,798本身有“底肥”,一度可以结“果子”,但后来人们只摘果子,没人施肥,艺术家这种“果树”就纷纷挪走了。而宋庄重演了这出戏。
各大城市都为艺术家打造了或正在打造艺术区。有政府参与打造的,有房地产大佬参与打造的。前者是看到了巴黎和纽约的欣欣向荣与艺术有关,尤其是旅游业的繁荣和吸引的人气给城市注入的活力,让市政管理者羡慕不已,这合乎逻辑;而这后者,也因视觉艺术家爱标新立异而足够吸引眼球,加上吓人的拍卖数字使艺术品这陌生而神秘的领域弄得人痒痒,开始思考艺术这个东西是否瞎搞都能成为摇钱树?这种向心力的的现象正是地产商所需要的。然而,售楼和买楼都还是人们的梦。因为艺术和售楼这两者是否可以擦出火花还未可知。这好比男女在一起舞蹈,看上去像恋人,身体靠得足够近,双方都活跃地扭动身姿,释放电力,而接触点仅有手、腰和肩膀,所转换的信息有限,还达不到水乳胶融的状态,一旦音乐停止,男女或就要分手,音乐一旦再响起……
今年上半年,在武昌文旅公司的撮合下,我从政府手中拿到了昙华林里这个1400平米左右的空间,并开始做“斑马大街”项目。而其实早在政府还未对昙华林开发之时,我就已在昙华林开办了创意店铺,因此可以说是最早进入昙华林开店的人之一,这一过程则要从我的个人经历讲起。
2000年,我来到武汉的一所高校读书,毕业后,沿着自己的梦想之路开始开书店,但迫于经营压力,书店相继变为咖啡馆,变为酒吧,店虽存活了下来,但离自己的梦想却越来越远。此时,全国范围内兴起一股“创意市集”的热潮,我也最先开始在武汉做起了创意市集,当时我的店铺就选址在昙华林,因为早在2002年,我辗转于各个城市拍照时,就发现并喜欢上了昙华林这个美丽的地方。昙华林成为我文化创意事业的始点,创意市集也为我的人生打开了另一片天地。在这之后,我还曾在汉街文华书城担任过三年的企划总监,这一过程也让我觉得离自己开书店的理想更近了。
“斑马大街”并不是现实中的一条街道,她只存在于我的梦想中。因为梦想是开书店,所以现在的“斑马大街”是围绕一个名为“拾间书局”的区域来进行布局的,之所以取名“斑马”,是因为希望她能给人们刻下又爱又恨的烙印,就像斑马的纹路一样黑白分明,而叫“大街”则是希望利用街道的空间设计元素,让来到这里的人有逛街的感觉。“斑马大街”由生活美学区、书店和咖啡区域、斑马市集与斑马展厅部分构成,其中“拾间书局”取自于拾回时间的自由之意,斑马市集则计划让更多的年轻人把自己的创意拿到这里销售。生活美学区则会开设许多生活美学课堂,近期,我们策划了古街生活美学课堂的概念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