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承 办:城市化杂志、城市化网 主 持:城市化杂志主编 顾晴 嘉 宾: 马仲良:中关村长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院长 崔俊奎: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节能研究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林保罗:优思美地(北京)国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蔡义鸿: 城市化委员会秘书长 罗心龙: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学生
其实讨论这个话题,我感觉对于在北京生活的人来说,可能年轻人考虑得多一些。毕竟像我们在北京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对北京的感情更深一些,尽管北京有雾霾、房价高、上学难等问题,但像我们基本上已经渡过这个困难期了,反而是一些刚来北京就业、求职的大学生以及外来打工者,可能面临去还是留的选择。一些年轻人,工作两年左右就选择离开北京,因为他们确实面临着很多压力,而且有的来京也没有户口,本来压力就大,现在再加上雾霾、交通等因素更加让他们想要离开。我来北京的时间不长,才4年,但是我觉得北京的工作机会比较多……
我快70岁了,像我这个年龄的人面临的是养老问题。北京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对健康很不利,不适合养老。另外,出去玩挤不上车,地铁更不用说了,开车又堵车,去医院看病也人满为患,所以有一部分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就去海南租房或者买房养老,而且是长时间在那儿住。这些人在增多……
对我来说,还是走。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在这里创业,事实上,这边市场也不是很好。往哪边走?跑回家乡。我的家乡在福建。福建对面就是台湾,我们也可以跑到台湾去。雾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国外用了30到50年治理它,我们受到影响的就是这代人还有下一代人,可能会得说不清楚的病。所以我觉得,对下一代关心的话,还是应该赶快走。崔院长讲的意见,我不大同意,因为他是从沈阳过来的,沈阳的空气质量可能比北京更糟,没有像福建那种更宜居的环境……
之所以来北京,就是因为这边的教育条件好,在全国来说北京的教育条件算是最好的。大一大二那段时间,曾经考虑过留在北京还是离开北京,那时候想法特别坚定,要走。原因很简单,一是如果将来在这边发展的话,住房肯定是个问题,这边房子特别贵,就是在五环以外,哪怕在郊区买房子的话,对于像我这样从农村来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就是这边的污染比较严重。我家乡在湖北恩施,环境特别好,基本上没有什么污染,只不过我们那边交通相对这边要差很多。现在我已经大三了,很快就要毕业了,现在的规划是想留在北京……
这可能不是单纯地走和留的问题,空气质量的问题,可能还涉及到就业、文化、资源的匹配、交通等很多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可能还跟年龄、社交圈有很大关系。像罗心龙,想的就是先在这里赚点钱。但是,我又问你一个问题,在这里干十年,挣到钱了,但如果雾霾很严重的话,身体也会付出代价,值不值?这里有一个平衡点的问题。我们曾经有一期茶话专门探讨雾霾这个话题,专家说,现在雾霾的形成原因包括今后的治理确实是很头疼的问题,环保部的一个专家说,雾霾是气侯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污染物聚集在一起变成PM2.5了……
北京的去留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涉及到马老师讲的,有老年人要解决养老问题的,有要解决自己孩子问题的,到底是留在北京还离开,有很多情况。但像我们同龄人,还是觉得北京现在的工作环境好,包括刚刚提到的习主席调研北京,给北京带来了压力,但也不是说领导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加加班、不休息一下子能解决的。洛杉矶治理雾霾用了50年,当时也是先把污染源找出来,然后一步一步解决。就像看病确诊,通过诊断我们才能知道哪些因素是主导因素……
每个人都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考虑去留问题,所以不可能有统一的答案。但是,这个问题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大家议论又比较多,是和当前北京“大城市病”的表现比较严重,引起人们更多关注有关系。从大城市病要反思我们城市化建设中的教训。比如,当时关于北京是不是要发展小轿车,争论比较大。当年北京社科院就有专家坚决反对在北京无限制地使用小轿车。因为交通拥挤以及造成的污染,在当时已经比较清楚了。可是,因为市场经济追求最快的速度,追求财富最大化,对污染问题重视不够……
机场对于环境的污染很严重,三亚那么好的环境,前不久也出现雾霾了。今年冬天,很多人都涌到三亚去,结果堵车很严重,把污染也带到那儿去了。我不是说不再建设新的机场,而是说,在建设新的项目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新机场解决了交通问题,给当地周边的环境带来的污染还是很大的。有统计显示,飞机起降时的空气污染特别严重,一次起降耗费的燃油量将近几吨,相当于数千辆汽车的排放。北京机场几秒钟就会有一架飞机起降,可以想象对周边空气污染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