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我国众多的村庄逐渐凋敝甚至消失。儿时的乡村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只能依稀从记忆中找寻。然而,重建乡村的脚步并没有停歇,不少有识之士正按照心目中的梦想规划着乡村的未来,以不同的模式艰难探索着乡村的重建之路,希望让乡村更加美好。

  华阳村就是一个典型,这个小乡村正在尝试并探寻适合自身特点的重建之路。这里有华阳重建的思考、设计与规划,也承载着从乡村走出去并被城市化后人们的满满的乡愁和精神寄托。

区  位: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灵溪镇,地处苍南县西边,离苍南县城主城区约12公里。

历史沿革:明代有“华”之称;民国24年设立华阳乡,民国29年,华阳乡属于平阳县矾山区管辖;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撤消华阳乡,并入观美镇,华阳设办事处。

地  势:平均海拔约 350米,四周多崇山峻岭,中间有小盆地,地形呈长梭形,北高南低。

特  产:华阳卤牛肉、华阳五香干。

  华阳,是位于浙南闽北丘陵腹地的一个小乡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式——用牛耕地,手工锄禾,就像活化石一样,在山间的谷地随处可见。诗歌中的田园牧歌的生活,依旧一代代传承着,四面青山依旧生长着祖宗留下来的树林,梯田上依旧种植着几百年都没有改变的水稻。在诗人和摄影家的眼里,华阳是难得的原生态乡村。可是,对于居住在这片土地的农民来说,守着青山绿水和清新的空气,但贫穷和落后,这日子并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浪漫。

  改革开放之后,不甘贫困的农民纷纷离开这片土地,大多数到全国各地参与隧道挖掘工作。因此,本地农民每年大年之前回家,正月初就踏上打工的征程。由于外出打工,每年可以赚到十几万元,而在家务农,每月收入只有几千元。农民纷纷离开土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外出打工者——主要是从事隧道风钻工。

  平时,留守在华阳的大多数是老弱病残和儿童。这也许是很多中国空穴乡村的一个缩影吧。

是谁站在鹅冠山上喊你的乳名?

是谁走遍了千万水还记得你的松林竹影

是谁在你身边为斑驳的稻田守候

是谁还在梦回宋阳隔寻找井水滴落的声音!

是谁在最初走过弯弯的山路

是谁愿化作鹅冠山的清风频频向你致敬!

  离开家乡已有20多年了。基本上是每两年回家乡一次。随着岁月流逝,每次回家乡的感觉也淡漠了些。

  近来突然有许多变化。由于工作与城市规划和当前轰轰烈烈的城镇化有关,就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家乡的变迁。发现生我养我的家乡,竟是如此的美丽。

  清明时节,随父亲及叔父去家对面大岗山。在这个儿时常与同伴割草的山岗向华阳中心区看,已经形成一个集中的城镇了。仿佛间,一座新城悄然形成。给我惊喜的是,在山间草丛小道中忽然我发现一个牌子,“登山步道”,还有山间步道地图。仔细看,原来是华阳社区开辟的供附近市民、游客徒步锻炼的路线。清明的季节,杜鹃花开,山草繁茂,空气清新,听兄说,他也常常到华阳徒步登山。这样的“登山步道”有几条呢……

 

  过惯了城市车水马龙的生活,便常常怀念乡下的老家——瓦厝林。

  我的老家在苍南县华阳西北角的一个山坳里,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二百多年,之所以取名瓦厝林,是因为这个村落里住的都是林氏子孙,又因为祖先勤劳善经营,住的都是大瓦房,故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瓦厝林和所有乡村一样默默无闻,偏居一隅,也曾因为她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红色根据地,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早期在这里活动过,这也成了瓦厝林人唯一值得骄傲炫耀的地方。

  时过境迁,如今这里已是空无一人,两座大瓦房静静地躺卧在大山里,村中间的那棵百年大红枫在风中唰唰声响,仿佛在诉说发生在这片土地里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二十几年前,当兵把我从华阳的大山里带到了宁波。二十余载,沧海桑田。每每忆起当年青春的玩伴,华阳唯一的一座“渔水桥”,破烂拥挤的街道,途经华阳牛肉店门前囊中羞涩的无奈,都成为勾起我温馨回忆的点点滴滴。

  当年清矍瘦削的少年郎,如今个个大腹便便各奔东西。“是你吗”?在一次同学会上,几个曾经“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老同学见面时竟都不敢相认,昔日的伙伴们仿佛进入了各不相同的时空,让人感慨迷茫。

  走到华阳的渔水桥,周围依然散发着家一般的宁静祥和。这座桥之所以叫渔水桥,那是当初华阳军民合力共建的结果。那时我家在离桥五公里外的大山里,经常和几个少年玩伴谈理想人生,曾梦想在桥的另一头能买上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暗自立誓去实现这个目标。如今,这里的溪水缓缓流淌依然清澈见底,我也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住进了城市,但每当看到城市里家园周围乌黑发臭的河水,我甚至怀疑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目标仍没有实现……

 

  虽说往事如风,逝者如斯,但对一个长期在外的游子来说,随着无痕岁月的印记,愈发加深眷念生我养我的故乡。是啊,阔别二十几年了,我一直没有回到那留驻我青春记忆的家园。

  我的故乡在苍南华阳,那里有一座最高的山峰——鹅冠山,鹅冠山下有一个叫宋阳隔的小村落,这就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家园。宋阳隔在鹅冠山的半山腰,因处在“南宋”和“华阳”的两山之隔,故取两地名后一个字而得。宋阳隔有口水井,四季清泉长流,井旁放着竹筒做成的水舀,方便路人歇息饮用。夏天井水清凉,喝一口沁人心脾,冬日雾气腾绕,喝一口温润甜美。每逢干旱季节,临近村落的井水都枯竭了,唯独这口井还是清泉如注,因而方圆几里地都靠它滋养生命,周围的松树和竹林也因此越发茂盛。我的老家是木屋结构的宅子,建在半山坡上。春天来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围着我家的四周。清晨含苞待放,有些露出点点粉红,有些已按捺不住地冒出惊艳来。一阵晨风吹过,雾里的花苞蘸满晨露在摇动,慢慢咧开嘴角,含羞带笑,愈笑愈开朗,到了午后便灿烂绽开。此时望去,到处是一片火红火红的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