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21日,由山西省运城市科协主办的“5·30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院士专家运城行系列活动,21名来自不同领域的院士、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发展支招。

  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在运城市科协主席孙艳、副主席李伶旗等的陪同下,院士专家马不停蹄地来到运城市盐湖区调研点,实地深入东郭镇玫瑰园、岚山根袁家村·运城印象、南城办皂角种植基地,详细察看和了解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有关情况。盐湖区委副书记尚国桦、区政府副区长薛红阳、农业农村局、文化和旅游局、住建局、区科协等负责人参加调研并介绍了相关情况。

  在永济市调研点,院士专家先后来到卿头镇爱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城北街道丰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蒲州镇寨子村,就农业产业园、优秀农业合作社、农村金融助力乡村建设示范点深入调研。永济市委书记徐志英、市委副书记余敏、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统战部长王文选、永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晓军、永济市委宣传部、科协、农业农村局、民政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农经中心、生态环境局、金融办、文化旅游局、交通局、城乡办、卿头镇、蒲州镇、城西街道、城北街道等负责人先后参加调研。
  每到一个调研点,院士专家都与基层干部、项目负责人亲切沟通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意见建议。

  在20日下午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院士专家就此次调研情况与运城市、永济市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交流,纷纷为运城市、永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建言献策。永济市委副书记余敏致欢迎词,永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晓军介绍了永济市农业产业、农村城镇建设发展情况。

 

详细>> 

  永济历史悠久,史为舜都,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核心地带,是山西的“南大门”,西临“母亲河”、南屏中条山、北望峨眉岭、腹有伍姓湖、横贯涑水河。全市国土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辖7镇3个街道,253个行政村,22个社区,人口46.4万。永济是目前山西省唯一一家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先后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

  1  农业农村发展基本情况

  永济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自然条件优越,上世纪60年代即被确定为全国的小麦和粮食生产基地、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境内土地一马平川,水利井黄两灌,水浇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94%以上。全市现有农业人口34.6万,耕地面积83.1万亩,黄河滩涂面积30万亩;中条山前沿洪积扇面积10万亩。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力推进农业转型,全面加快把永济建成山西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积极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目标,紧扣“三大任务”,突出“六个重点”,围绕运城市“一区五带”发展布局,深入实施农业“八大提档升级行动”,着力培育优质粮食、绿色蔬菜、干鲜果经济林、畜牧水产养殖、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5+1”农业产业板块,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2  主要做法和成效

  2.1  围绕农业强,深入实施“八大提档升级行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我们围绕“一区五带”发展布局,以“八大提档升级行动”为载体,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努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在中条山、涑水河、黄河三条经济带培育发展一批“两高一优”特色产业,建设一批集功能、休闲、观光、创意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初步构建起一二三产相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近年来,我市年平均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2亿元,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

详细>> 

  根据调研情况包括李副市长的汇报,总的来说,永济市在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方面,在一些科技工作发展方面,特别是农业互助、农村互助模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作为山西晋东南地区,应该说过去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刚才副市长介绍说主要是以农作物这样一个传统发展模式为主的地区。所以,在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我认为我们参观的一些模式非常好。
以下几点建议供永济市或者科协部门领导参考。

  1  运城市和永济市能否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一些发展模式。

  比如说旅游模式,我们调研的岚山根旅游景点是振兴乡村行动计划非常好的一个方式,但一定要和其他旅游景点形成旅游网络。如果单靠一个点,通过经营传统小吃、购物,还是单薄了点。如果能和周围关公庙等大的旅游景点联系起来,才能够让它可持续发展下去。

  农村互助合作模式。农村如果只等着靠政府、靠国家,在现代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下是不可能有好的发展的。农村如何靠自己的力量把大家团结起来,真正解决一些问题,永济市的农村互助合作的模式,在其他地区、全国范围是否可复制、可推广?建议永济市委市政府可以考虑总结这些经验。

  盐湖模式。运城盐湖是我们国家非常有名的生产基地,主要是硫酸钠型、芒硝型的盐。盐是一种非金属矿产资源,现在去青海旅游的,都会去茶卡盐湖,这对青海的旅游贡献很大。我们这里有这么大一个盐湖,而且跟青海的盐湖不一样,能不能通过自身的一些特点打造出一些线路、景点,让来到这里的人们看到一片盐碱地,通过放进去水,依靠自然的变化生产出芒硝的过程,这可能更吸引游客。再比如我们调研看到的醋、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等等这些过程对游客来说会更有吸引力。

  2  如何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这样一篇文章,作为我们国家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一条重要路径、重要手段进行总结。

  从地理位置看,运城山水林田湖草都具备了,这样一个生命共同体对于这个地区是很有代表性的。大家知道,山水林田湖草项目从国家层面来说是分部门、分行业管理的,每个部门都有大量的配套资金。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化,认为从国家层面上分部门、分行业多头管理建设的模式是不合理的……

详细>> 

  这两天调研,大家都在谈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发展,这是现在很时髦的话题,一二三产业融合之后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第四产业,就是智慧型产业,它属于知识经济产业的一个范畴。智慧型产业首先是知识型经济产业,然后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乃至智慧化。大家现在都说互联网+,然后是物联网,再往下是什么网呢?一定是智联网,一定是可以感知的、可以交互的,既可以物物间也可以人物间,甚至可以自我认知、自我修正、自我学习的。所以,未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奔向这个方向,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这次我看到了玫瑰合作社、葡萄合作社,因为搞农业工作,我对合作社比较感兴趣。但是我还想看到的一种形式,就是本地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很可惜这次没看到。家庭农场是十八大首先提出来的,这两年的一号文件也都涉及到家庭农场,这是近两年国家侧重发展的、政策大力倾斜的。当然,山西以及各省都制定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标准,我相信运城市应该也有,永济有没有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模式?希望有机会能够实地看一看。

  玫瑰合作社给我的感触颇深,为什么呢?能够在那样的环境下,农民朋友组织起来自己苦干,到今天生产出那么优秀的产品,而且坚持品质第一,非常不容易。在合作社这种模式上,我认为国家应该有两个抓手,一是要清理一些僵尸社、空心社,二是要加强合作社的形式。比如葡萄合作社,我翻了翻出勤簿,但没看到上岗、分工的详细资料,因为我关心的是农民职业化这一块。所谓农民职业化,首先体现在分工上,合作社靠农民自发去组织、去生产非常不容易,另一方面,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在农民职业化上如何引导、组织农民搞好合作社的建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由此我想到扶贫工作,在山东、云南、四川等地考察的时候,现在普遍的做法是结对子,有的领导亲自挂帅结对子,各部门也在结对子,都有任务有指标,这说明中央、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引发我的一些思考,比如叫一个非农口部门的同志到农村扶贫,怎么扶?他一辈子搞非农业专业,不懂种菜养猪,工作起来确实感到压力很大。不是说不应该,而是超出了他的专业知识范围,压力很大,往往事倍功半。这几年深入基层,我也看到一些不错的扶贫模式,基层同志利用自己的途径、自己的优势处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用合作社的方式,几户农民带一个贫困户,政府牵头、干部带头、农民互助、走精准脱贫致富的道路。所以,扶贫攻坚一是要靠党和国家政策,另外要具有勇于攻坚的精神,同时更要建立健全善于解决问题的制度。2019年是精准扶贫攻坚年,更应该及时在这方面尝试新的有效的办法,这应该是我们基层政府多思考的问题……

详细>> 

  感谢运城市科协组织的这次活动,科协作为一个人民团体发挥了党和政府非常好的助手作用。实际上,它是以科技破题,但是它做的是群众路线教育工作。这两天走的这些点都让我们感觉到,党建怎么做、群众路线怎么做,运城科协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新的现象。

  运城最早叫中国,是的,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就是东方的两河流域,农业革命发源的地方,这只是逗号。接下来还有一句,中国的未来是什么?运城能不能回答?你们正在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的问题最根本的是三农问题,回答的怎么样呢?应该说,运城正在做的设施农业、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公司+农户,我们看到这个方向了。做的怎么样呢?做得不错,很不错!同时,一定要很清醒地判断,在现代化设施农业道路上,你们现在还是一个追赶者,在长三角、在珠三角,有很多走在我们前面的。

  这样一个追赶者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农业市场化比工业市场化更难。工业市场化就靠企业家,企业家是核心,他们两位就是企业家,昨天我们看到的其它点,也都是企业家在带着大家干,这些人都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他们就像工业企业家一样,但他们比工业企业家更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清晰的企业边界,没有办法在公司+农户这种组织安排下确保农户的契约精神,确保农户不会出现道德风险。他会不会用化肥?你不知道,他接受这6万块钱的定金,9万块钱来了他会不会变卦?你不知道。这就是农业市场化中间最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全中国都有,谁解决得好?很少能够看到哪里解决得好,但是今天我们在王书记的蒲州镇、在苏书记的寨子村,我们看到了一个希望。他们培育的20年的合作社给我们讲什么呢?说我们不仅要有收获,我们还要有幸福,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为什么?我们是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之内互助是非常有效的,这是不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支撑?我不知道。因为这显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是一个社会组织、社会建设问题。按照刚才刘首文老师说的文化兴农,什么是文化?人和人的关系这是文化,如果是这样来看的话,那我觉得在蒲州、在寨子,他们正在超前一步,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可能都没有做到的,在文化兴农上运城和永济反倒超前了一步……

详细>> 

  运城的自然资源禀赋、人文积淀,以前知道一些但没有这次给我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这次调研还看到了大量的创新成果。
结合本次调研,我觉得乡村振兴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每个人每顿饭可以吃到安全食品。

  中华民族历史上以农立国,运城人有这个底气自豪地说,以农立国是从我们运城开始的。但农业应该保证食品安全,让消费者不用操心农药残留、抗生素超标、重金属超标、除草剂残留问题。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重视,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关注度会越来越高。

  2  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粮食是不够吃的,中美贸易谈判中有一项就是农业谈判。我们每年进口1.3亿吨左右的粮食,相当于每6天饭里面有1天饭是进口的。我们看到运城等地一半以上的土地、一半多的水资源都用在了水果上。山西的粮食不够自己吃,小麦需要从外地调入,玉米更不用说了,水产品也一样,动物产品也是如此。也许有人说,这是国家的事情,与我无关,我可以挣钱去买,但对全省来说这样的问题是大事,它是国家的问题,也是我们地方的问题。2000年前,汉朝建国以后在关中地区推广种植小麦,运城应该是最早推广小麦的地区,但几千年以后,现在不种小麦了,我们必须要从国家中长期发展角度去考虑问题。

  3  要解决乡村社会安全问题。

  我们知道,现在的用工都比较贵,城郊一个工七八十块钱一天,如果到远郊区、到村庄,一个工要100多块钱一天,越远越贵,因为劳动力向城市集中,城市劳动力变便宜了,回到村里雇一个工反而贵了。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不仅如此,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基本不回来了,他们的孩子多数也不回来了。我们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中华民族以农立国,过去封建朝代更迭,三五年战争之后,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各回各家,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今天不是这样了,人们二三十岁、三四十岁出去以后永不回头,村里面留下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再过一二十年谁来种地?全部靠机器,那丘陵山地怎么办?一方面需要给机器人注入知识,另一方面经济上合理吗?这样的话,我们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三四千种作物与品种会消失,乡村文化传统会消失,乡村社会就会不安全。外出打工者挣了钱回家盖的房子顾不上住,到了城里又买不起房、住不下来,人们这样悬在城乡之间的半空中,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详细>> 

  首先,我主要谈谈对永济的看法与建议,我确实感觉永济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很好的发展基础,但还是有一些疑问,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发展基础,是不是发展得很理想?在国家大战略发展背景下,永济到底要发展成什么样?能不能更清晰地展示出永济的蓝图?能不能有一个永济模式?倒不是执意去创造一个永济模式,但要有目标,而且这个目标随着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会有一些前瞻性,我们要能够看到它,抓到它,结合永济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它勾画出来。

  第二,永济有很好的资源,一路上介绍得很充分,各方面的成绩很突出,但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系统性不是很完整。包括今天看的几个点,不同的生产基地,不同的合作项目,这些合作项目之间有什么关联?也包括合作社,它跟永济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关联?这点没有看得特别清晰。

  第三,永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包括旅游景点,可能占了运城很大一部分,而且这几个点在运城乃至山西都是很有名的,所以,不管是农业、乡村治理,还是旅游景点,有点碎片化,葡萄归葡萄,冬枣归冬枣,下一步希望能够看到旅游板块、文化板块、农业板块、乡村治理板块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需要一个系统的规划,使永济党政和百姓都朝着这样一个目标去努力……

详细>>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调研,从我的感受、印象谈几点建议。这两天对运城和永济的考察给我的印象可以总结为四句话:农业资源丰富,农耕文化深厚,农村生活温饱有余,乡村振兴已经起步。这里的特点和我们国家很多农业地区是相似的,解决温饱已不是问题,怎么能更进一步让农民富裕起来,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刚才李津逵老师说,未来中国农村怎么样,运城要做贡献。

  农业地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地理位置决定了贫富,我们很多农村地区过去是农耕文化时代比较富裕的地方,或者是鱼米之乡的地方,工业化之后,这些地区普遍远离大城市。受土地制度和劳动力过多的制约,这些农业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人们大都脱离土地远去打工。远离大城市,农产品好解决,可以通过互联网卖出去,但要把农业做的更强更大,或者把农村产业发展壮大,如果农业地区仅仅靠农业现代化,很难能达到中央要求的乡村振兴。因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除了农业产业现代化这一条以外,还提出了要发展乡村产业。对此,我提出三条建议。

  1  要拓展乡村产业

  乡村产业是什么,就是适合在乡村发展的所有产业,比如体验农业、创新农业、休闲农业,甚至我们今天参观的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都可以做成情景化的场所。现在就是摆了一些农产品,写了一些文字介绍,非常缺乏延伸拓展的休闲体验产业。我建议,可以到国内很多做得好的地方去看一看。先从乡村农业生产体验起步,然后再提升到未来乡村文化休闲体验的2.0、3.0版。总的来说就是要立足第一产业的土地性质,利用第二产业的组织方式包括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创意创新拓展第三产业功能,从而在农业地区扩大丰富乡村产业。

  2  要融合区域文化

  这涉及到运城的优势——深厚的农耕文化。利用农耕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态的文化点、旅游点,我觉得应该将它们融合到乡村产业中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融合,一是乡村产业发展要融入文化。像西厢记故事,还有很多运城周边如伯乐相马等故事,可以通过戏曲、农村戏台,甚至说书和一些文化场景展现出来,与整个农村产业文化结合在一起,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把历史文化点和乡村旅游线融合在一起,体验乡村美景的同时游览历史文化点。三是要将区域文化与整个乡村文化产业融合,通过文化创意策划在乡村空间环境中体现区域文化。也是刚才李津逵老师说的,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是要跟地方文化结合在一起……

详细>> 

  我来自运城,土生土长的运城人,现任职于山西农业大学,这两天有机会回到运城、回到盐湖、回到永济来参加调研,感到十分的亲切!关于乡村振兴,我想谈三点建议。

  一是要注意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问题。毫无疑问,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但是作为不够或者介入太多,都可能导致错位。基层调研发现,政府官员来了要求农民这样,专家学者来了要求农民那样,却很少有人问农民自己要怎样。久而久之,政府成为主体、农民成为客体。由此导致农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处于服从地位,越来越丧失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

  前段时间,我们去山西某市调研,当地推进厕所革命力度很大,但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民是很有怨言的。这件事出发点很好,但在北方,全部统一将厕所建到外面,还不是一段地方建一个公共厕所,六家六个厕所都建在一起。我问为啥不建一个,当地干部说,建一个的话,到时候厕所打扫是个问题,建六个,一家一个,各打扫各的。再一个,农村人都起得早,冬天那个地方天气那么寒冷,到处都会冻,到时候用都不能用。前段时间有报道说,有地方干部要搞厕所革命,把村里厕所全拆了,老百姓没办法上厕所了,怎么办?一家发一个塑料桶。这个新闻报道想必大家都看到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为什么?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承载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效果的衡量者。农民没有积极性,乡村就必然难以振兴起来。所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而且是乡村振兴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所决定。

  纵观40多年的农村改革发展实践,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一直是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关键所在和基本遵循。农村改革的每一步推进,哪个不是来自于农民的创造?包干到户、乡镇企业、村民自治、股份合作制、外出务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无一不是亿万农民的实践创造。因此,要想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必须以农民主体地位的立场、站在属于农民的乡村,去聆听农民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乡村,给乡村社会以充分的话语权、自主权,以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创造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

详细>> 

  我这次参加调研非常关心产城融合中的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城乡融合过程中,一直困扰的是广大农村、农民的经费问题。我是一个投资顾问,面对中国亟待挖掘的下一个技术洼地、经济洼地、资金洼地——农村,如何在有盈利的情况下为农业做些事情呢?近十年来,国家在扶贫、惠农方面也成立了许多金融机构,如:农商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但是这些都是体制内的银行机构,不可能脱离传统银行的抵押借贷和集体储蓄方式,而今天的中国农村有没有可能出现农民自主自发的互助资金以及管理模式?这两天看了这么多项目,我希望能深入挖掘一下民间借贷的方式,寻找一种有农民历史传统的借钱方式。

  今天我们最后看到的蒲韩联合社让我眼睛一亮,这是一种自发的互助社会,而且扩展到这个数量,值得欣喜,这是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社会组织模式。他们在相互的生产、生活中互相信任,依靠信任可以担保,村村户户通过村长或组长的联保,贷款进行生产资料和组织生产。以前这种信誉叫村保,就是村里有一个头为下边人担保,村民和村民之间相互是信任的,而且不会违约。这可能慢慢就会形成农民自己积累资本和投融资的金融社会雏形,我渴望发现这种模式。

  山西是中国古代乃至在世界最早出现票号的地区,是最早出现以纸币兑换现金的社会,可是现在,银行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没有抵押能力的农民不能到银行借到钱。这次随同专家团看的几个经济发展案例,冬枣也好,葡萄也好,皂角也好,谁来投资?大多数是国家政策支持贷款。国家给予了各种支持,政府也给土地,但对本乡本土的农民真正起到作用吗?不一定。我们基金虽然有钱,就目前的社会投融资环境,你让我现在给他们投钱,我也不敢,因为没有可行的导入机制。

  这次来就是想学习学习,找找真正需要钱的人、解决钱的出入方式和方案,探讨谁缺钱?谁用钱?谁保障?等问题,探讨如何让农村事业的发展得到有效资金的支持,这是我此次研究的重点……

详细>> 

 

  1  关于乡村振兴的群体动员方式问题

  乡村振兴过程中一定有一个组织动员的方式,就拿今天参会的群体特点来说吧。

  首先有起主导性作用的党政领导们,有我们运城的科协领导孙主席、永济的副书记余敏、副市长李晓军、还有农口的、信用口的11个局委的领导参会,蒲州镇书记、卿头镇等领导参会。党政领导们起着政策引导、行政支持、宏观环境营造、各种资源整合协调等重大作用,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地方党政主导是不能缺席的。

  另外,还要有另一个重要的群体力量,就是社会参与者。在座的有近20位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在乡村振兴中属于不可忽略的社会参与者角色。专家们今天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非常赞成大家说的,但是专家永远只是参与的力量,因为专家有时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专家是建言献策的群体,是进行调研的群体,所以,能采纳的就采纳,没有条件采纳的就姑且听之,希望专家不要给你们压力。除了专家之外,社会参与者力量还有更为广泛的创客群体、企业家群体、非盈利组织力量,以及被称为当今中产阶级的市民群体力量。大家都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但是,我们更要强调除了党政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之外的农民主体力量,就是要发挥农民主体的内在动力。单个农民很难成为动力群体,只有组织起来的农民,这要靠农民群体中的精英们,政治精英是村支书及其村干部,经济精英是乡村里的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合作社带头人等。今天这边靠左手的一排都是农民中的精英,农民中的佼佼者,其中有两个村的书记、还有龙头企业带头人,或者是企业+合作社+农户带头人,倒是占大多数农村人口的小农户主体少了一点。但是也没有关系,有村支部书记在就好,因为村支书就是他们的天然代表。

  我只想印证一个道理,就是乡村振兴不是一个群体就能实现的事,应是“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详细>> 

  我谈谈我的感受。第一,我谈一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于农民主体的认识。刚才我们王文昌院长谈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何慧丽老师加了一个社会参与,实际上,中央的文件现在已经对农民特别是农民中的小农户提出新的政策目标,就是将传统小农户培育成为现代小农户。刚才市领导在汇报的时候也提到,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主体是农民,而农民中的主体是小农户,占农户总数71.4%。“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关注农民合作社、关注企业,就把农村中的大部分人丢掉了,就违背了乡村振兴的初衷了。所以,运城市乡村振兴的重点还是要关注小农户的培养,把他们培养成现代小农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小农户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维护小农户合法权益,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充分说明了现代小农户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家庭农场作为双层经营中分散经营的新型主体。因此,如何培育家庭农场,也是运城市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因为家庭农场规模大,能够采用先进农业生产力,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应当引起运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次调研没有涉及这两方面,说明运城市政府对现代小农户与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认识不足。

  第二,在双层经营体制统一经营层面,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民合作社的概念。也就是由过去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统一经营层次过渡到农民合作社作为统一经营层次。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我们都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农民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什么不同?我认为,作为农民合作社,主要有三类: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从农业生产角度讲的。二是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已经变成政府的分支机构了,现在供销合作社要改革成为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社。这有一个过程,一定会做,现在也正在做。三是信用合作社。后两个合作社原来都不着眼于农民,现在要回归到合作社的本质——为农民谋利益。现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结果也是合作社,是村经济合作社,或者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它们的功能凝聚到一起组成的合作社就叫农民合作社。怎么把这四类合作社凝聚好,起到带头作用,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从实践上看,永济市蒲韩种植专业合作社带有这一特征……

详细>> 

  在乡村振兴中怎样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运城深厚的农耕文明以及在农耕文明中,产生这么多对中国传统社会或者近现代重要的影响力人物令人震撼,这些先天优势如何传承,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做工作。还有就是如何在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方面摸索出创造性的做法。

  我的建议是,首先,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借助外力或者智库的力量,站在运城的角度去思考运城的问题,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智力服务。第二,农业点的导向性问题。现在通过一些技术能够实现增产,问题就从增产的导向转向提质的导向,就是客户的细分问题。我没有看到永济在农业品牌方面的驰名商标或者品牌,那么,品牌战略或者商标战略如何纳入到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中,也就是说,除了技术增产,还要有大品牌的战略。第三,这里的历史文化非常有特色,可以通过农业+互联网、跨界融合打造农业企业馆,智慧农业可以尝试做进去。再有,这里是中国农耕文明重要的历史源头,可以考虑建设农耕文明博物馆或者农业科技馆,如何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是面向未来思考的一个方向。

  最后,乡村振兴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供给侧改革问题,新旧动能转化当中,不能只考虑我能做什么,还要看外部需要什么,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根据当地的优势进行供给侧农业生产改革……

详细>>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现在说振兴农业、振兴乡村,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让农民有钱、让农民挣钱,或者说要让农民比较体面地挣钱富起来。农业农村在粮食里面投入了不少,现在价格比原来贵一些了,但是靠粮食挣不来几个钱,靠卖柿子、卖桃、卖杏也挣不来几个钱。永济的农民平均每人只有3亩地,靠这3亩地就能富起来、振兴起来,那是天方夜谭。农村振兴也好,农业发展也好,农民富裕也好,就要有一部分农民到城里去挣钱,所以才有城镇化,城里工业发展效率高、效益好,很多农民就到城里去挣钱,就不回来了。留在农村的人不能太多,但是不能没有,发达国家农业人口是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我们多一点,我看最多也就30%。在农业领域,要想效益好怎么办呢?就是要减少投入,而减少投入的主要方向是少数人来种地,大量采用机械化、市场化。

  对于一些没有这么大众的小宗产品,我看现在的办法一是种植,另一个是深加工,提高它的附加值,还有就是卖出去。引导游客到这里休闲旅游,参与到农业活动中去深度体验,看农业生产、看农产品、看农家,最后住农家、吃农家饭。这样,我们就从生产产品转到提高品质、再到提高价格。生产产品到加工产品,做出其他的各种产品卖到市场上去,引导游客到这里深度体验,一笔钱变成三笔钱,这是一条路。在农业发展方面,台湾地区做得不错,他们把这一类叫做什么呢?精致农业。就是把农业做到精致,不要太大而化之了。当然,这里面有很多事要做,而且有了深度旅游后,人们来到这里,农民可以成为导游,当讲解员,介绍农耕文化,介绍村文化。一棵树都可以讲个故事,因为这是我家乡的、我们农村的,你们城市没有,而且还带有永济的特点。把这个故事讲起来,农民本身就成了当中的主体,这对提高农民的素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方式上就是这个路子。至于说组织形态,可能有家庭农场,很多国家都有,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农场,也可能有合作社农场,大家合作起来拥护一个人当头,其他人参与,共同劳动。还可能有股份制农场,等等这些都可以。

  对于怎么落地、谁来做,我看大家都做得很好。落地就是大家都要动,决不是靠一家来做。党和政府规划、引领、监督、指导大家做这件事,但农民一定是主体,农民的主体地位一定要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工作真正确立起来,包括教育、引导、组织、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然后就是专家、学者这些有智慧的人帮助出主意。还有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把农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因为社会组织的很多作用是我们政府难以替代的。所以,一定要处理好这几者的关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政府不要包办一切。农村振兴、农民富裕不是哪一方努力的结果,一定是这几方协同动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详细>> 

  今天,永济市委的余敏副书记热情洋溢地致了词,李晓军副市长详细介绍了永济市农业产业、城乡建设的各项工作,永济市这几年在徐志英书记和孙中全市长等领导的努力下,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第一方阵,比如说他们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方面取得的成绩,为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各位专家学者也结合这两天调研的实际情况,对运城市和永济市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当前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乡村振兴与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方面,谈了正确处理、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平衡发展相关的问题,对永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思路和对策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各位院士专家的发言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少走弯路,并为运城市、永济市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