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一:党的十九大提出2020年以前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部将污染防治攻坚战细分为七大战役,黑臭水体位列第三。从您在全国多地进行水体修复实践来看,让您欣慰的是什么?遗憾的是什么?

  王浩:住建部和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用3年时间使城市黑臭水体消除90%以上。两部委还共同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及时发布全国黑臭水体整治信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和修复,加快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共同组织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中央财政对示范城市给予支持。这些无不表明政府对当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决心,这是极其令人欣慰的,这说明黑臭水体治理这一重要水问题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水环境改善方面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城市的宜居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老百姓将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比较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没有明确黑臭水体整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是应付检查。如果为了应付检查采取应急手段,反而对河流再次造成了伤害,这是不可取的。另外,很多地方的治水并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有的仅仅依靠对某段河流进行治理,这样的结果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就水论水,那就等于是把钱扔到水里,现阶段我们必须更新城市水问题治理理念,从传统治水走向现代治水、综合治水、可持续治水。

  传统水治理局部化、零散化、线性化,缺乏流域尺度上的水量水质一体化的系统综合解决方案。黑臭的现象在水里,黑臭的根子在岸上,所以不能就水论水。在现代化的治水理念中,水环境治理主要应遵循流域统筹、单元控制和系统均衡三大原则。具体而言,在水环境治理时,应以流域为单位,统筹干支流、上下游、水陆、城乡、河湖等要素,考虑流域单元治理的条件和成本,均衡用力,并将流域分解为若干小流域,采用分散式生态治理模式,做到污染物的产生和削减平衡,做到每一个单元都不给下游留麻烦。

  黑臭水体治理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难点,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同时从工程和非工程两方面进行综合性考量,从根本上构建健康高效的流域“自然-社会”二元耦合水环境系统和水生态系统。另外,正如媒体所呼吁的,“城市臭黑水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对过去城市污水治理不足的还账,又牵涉到当下及未来的城市规划、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及持续维护,需要足够的财政投入,更需要治理决心和耐心”。

  提问二: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在天热时变成大火炉,而遭遇强降雨时又会出现“城市看海”。水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该如何发挥作用?

  王浩: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了我们面临的城市水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一方面是气候因素,我国是大陆季风气候,同时降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局部强对流天气比较多,加之我国城市化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影响剧烈,人口密度大,城市空间不足,用水量排污量较大。另一方面是新老问题双重叠加,新城的问题,老城的问题,老旧城市改造也相对困难。

  我们在城市水问题治理理念上也有一定不足,比如缺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缺乏低影响开发的设计理念。此外,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薄弱环节,智能化的城市水系统调控调度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

  城市出现的内涝、缺水等水问题,与之前谈到城市水污染问题,本质上都是城市水循环的失衡所导致的。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均不一样,因此治水也需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同时,要将治水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从全流域角度开展综合性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城市水问题的本质出发,解决城市内涝、城市水污染和城市缺水三大问题,需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对城市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调控,并尽可能的采用生态化的措施,促使城市形成良性的水循环,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提问三:国际上欧美等城市化进程要早于我国,他们出现的城市水问题也比我们早,在城市水问题治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王浩:美国和欧洲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进程要早于我国50年以上,他们提出的城市水问题治理的思路和方法也相对较早,比如美国先后提出了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理念;英国提出了可持续城市排水管理理念;澳大利亚提出了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理念;新西兰提出了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理念;新加坡提出ABC计划。从国际城市水问题治理和雨洪管理理念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上都走了一条“重工程”到“重自然”再到“综合治理”的发展路子,这对中国城市水问题的治理有借鉴意义。

  另外,从治理的时限上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城市水问题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塞纳河的治理经过了54年,莱茵河的治理到今天有70年,芝加哥河的治理前后到现在126年,泰晤士河从1858年正式开始治理到现在整整160年。莱茵河的治理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大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理念。泰晤士河的治理也有它独特的经验,一个突出特点是要采用适用具体水问题的技术,而不是一味追求贵的技术;第二个突出特点是,加强对流域的综合管理。

  提问四:您奔走各地为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水问题献计献策,在您看来,水环境治理的中国智慧是什么?

  王浩:我国城市面临自身的特殊问题,必须要立足自身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城市水问题现状和特点的城市水问题治理之道,也就是中国智慧。

  吸收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是中国城市水问题治理的一大智慧。从城市面临的三大基本水问题即城市内涝、城市水污染和城市缺水这一角度出发,我将海绵城市的本质内涵概括为“水量上要削峰、水质上要减污、雨水资源要利用”三大方面,并从海绵城市的三项本质内涵出发,对海绵城市的三类基本问题进行系统诊断,对于城市水问题,其根本解决出路在于实现片区和城市等不同尺度三项耦合平衡:水量下泄与分散滞流排放平衡(涝水平衡),水污染物产生与削减平衡(污水平衡),雨水资源控制与利用平衡(用水平衡)。通过多维整体双向调控使城市水系统达到三项耦合平衡,最大程度减少城市水害,促进城市人水和谐,这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另外,一条河流的环境修复、污染治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如交通局、水运局、国土局、园林局、环保局、农业局、发改委、城建局等。这么多部门各管一块,难免会有推诿扯皮,相互牵制,就要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来统筹协调,把各部门理顺,形成合力,加快进度,减少推诿扯皮,河长制可以说是第二大智慧。

  第三大智慧可以借用“水十条”里提到的一句话“各地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制定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具体怎么做呢?首先定河段的生态服务功能,定河段的水质等级,再计算河流的水环境容量,调查分析、模拟、计算得到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有了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有了河段的水环境容量,二者之差就是环境治理修复的消减量。然后再把消减量科学的分配到这个河段的每一个入河排污口。入河排污口分配到消减量,再倒推到陆域上,共享排污口的各个排污企业,这样的治理才是一河一策,一湖一策。

 

 

  提问五: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其中的一个核心就是要围绕水来做文章。水这篇文章该怎么做好?

  王浩: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既是“绿水青山”的重要要素,又是“金山银山”的基础支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把水的文章做好,必须秉承习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具体的,我们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在深刻剖析水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将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核心理念概括为8个维度:第一是水安全,即保障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是水资源,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到水的供需平衡,饮用水要健康;第三是水环境,即治理黑臭河流,提升水质;第四是水生态,即水生植物系统、动物系统、微生物系统要均衡,做到生生不息;第五是水景观,要把滨河、滨湖所有滨水的地方建设成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变成城市“橱窗”和城市景区;第六是水文化,传统的水文化如长江、黄河是母亲河,或老子《道德经》所述“上善若水”,新的水文化就是“山水林田湖草”,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人水和谐;第七是水管理,即智慧水务、智慧流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第八是水经济,如特色小镇,各种水景区的旅游,把傍水变成产业高地。

  总之,前面7个维度是努力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绿水青山”,第8个维度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8个维度都做好了,水这篇文章也就做好了。

  提问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否真像有人说的“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告急”?长江大保护的对策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王浩: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宝库。历史上长江中下游自然通江湖泊有100多个,受泥沙淤积、围垦等人类活动影响,目前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和石臼湖三个湖泊保持与长江的自然连通。

  现在长江流域面临的主要保护问题是:防洪减灾形势仍然严峻,特大洪水威胁依然存在;水质水环境恶化明显,水质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生态空间管控不到位,生态安全面临较大威胁;水电开发保护不协调,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创新。

  长江大保护需要做的工作是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做好顶层设计,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不能搞破坏性开发,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这五大关系。着重建立“开发与保护”的规矩,以持续改善长江水质为中心,坚持“减排、扩容”两手发力,推进长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

  在综合整治水环境方面,一是从源头减排,严格淘汰“散乱污”企业,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确保工业污水达标排放;控肥降药,实施绿色农业、推进农村粪污处理和资源化,严格控制水库、湖泊等开放水域投饵网箱养殖,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二是过程控制,加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着力强化环巢湖、环滇池等地区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清理违法入河入湖排污口,坚决打击偷排乱放行为,加快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整治。三是构建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平原区河网实施水系连通,改善水体流动性,增加水环境容量;专项整治湘江、嘉陵江、沱江等重金属污染河段。

  在习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现在长江大保护正在大力推进,长江流域各省都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需要注意的是,习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其中“共”字非常重要,这就是说长江大保护要形成合力,现在多数是各省分别治理,在各省里面各市分别治理,要在长江全流域形成合力还很困难。而水问题始终是以流域为单元的,因此,需要开展以流域为基础的长江大保护,一是在长江全流域层面开展长江大保护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二是在更小流域尺度针对具体重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规划和保护,三是建立健全流域内省市间协调共建的工作机制,真正把“共抓大保护”的“共”字从制度层面落到实处。

  长江是连接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长江大保护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成功经验与实践典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