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中,深圳是中国的特区、是一座新城,只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岁月有关,而似乎并无历史可言。事实真的如此吗?
日前,在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资深研究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李津逵,以人类文化史的视角梳理出深圳在文明史中的位置,并提出对未来深圳发展方向的思考。
第一阶段:农业文明的边缘
在深圳市东南部大鹏半岛有一处咸头岭文化遗址。1985年至1989年,深圳博物馆在大鹏咸头岭发掘遗址627平方米,发现了新石器中期的文化遗存。1992年,北大古代文明中心李伯谦教授称,“咸头岭遗存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鲜明特征”,提出将珠三角地区同时期命名“咸头岭文化”。根据碳十四测定的数据,该遗址应距今6000年至7000年。
当我们的祖先做着精美陶器的时候,同一时期,也就是公元前7至6世纪的地中海,希腊人已经建立起了城市。当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名叫泰勒斯,他有一天晚上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着星空,却掉进了脚下的坑里。泰勒斯这个仰望星空的人,就是标志着希腊智慧的第一个人,被称为“科学与哲学之祖”。
古希腊人奠定了哲学基础。在古希腊前后两百多年中,政治、经济、法律、音乐、文化、戏剧等全面进步。而且,古希腊奠定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我们要研究一个问题,先要把基本的概念厘清,比如什么是点?什么是面?然后把使用的逻辑约定好,比如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最后还要约定好研究的场景,过两点做且仅做一条直线就是说约定我们讨论的是三维平直空间。这样一种以概念、公理、公设为基础,然后逻辑推演的过程就叫“公理化体系”。牛顿就是用公理化体系建立了力学。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在万众瞩目之下开通。这一世纪工程不仅在世界级的跨海通道建设方面堪称“奇迹”,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进程,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意义非凡。
承担打造国家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使命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它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粤港澳三地的时空距离,对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时空的一体化必将带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大大降低了运输、时间成本,让区域内物流、人流乃至资金流、信息流快速流动。对区域经济和城市间协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综合运输、经济贸易、旅游观光、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融合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更多空间。
说到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工程早已在国家顶层设计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内联结三地、促进互联互通的一项标志性的交通基础设施,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虎添翼。”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承担了打造国家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使命,也是港澳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契机。
港珠澳大桥工程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导工程
据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终极目标是把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交通基础设施不可或缺。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大湾区建设成更具活力的世界一流城市群提供了无限可能。
不可否认,与国际成熟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其特殊性:粤港澳三地体制、经济、法律制度及文化之间不同,政府和居民思维方式、办事程序、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难免会因差异产生冲突,成为三地在未来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障碍。
如何在坚守“一国”之本的前提下用好“两制”之利,寻求最大公约数,把制度差异转化为制度优势,构建稳定、有效和可持续的三地合作发展环境及协同决策体系。这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以“增进健康福祉,助力协调发展”为主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医疗服务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辅相成,是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基本要求。应加强对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大健康干预,推进服务均等化,完善服务供给,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多层次保障体制。
两亿多农民工难以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认为,当前,我国处于并将继续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之中,预测2035年,城镇化率将超过70%。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提升城乡居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获得感,是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基本要求。通过投资于健康保障劳动力质量,有助于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卢迈表示,伴随城镇化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矛盾和挑战呈现出新的特征:工业化与生活方式变化带来部分健康影响因素恶化;健康服务需求增强,而供给不足;城乡资源配置差异扩大,服务可及性不高;医疗保障存在壁垒,有待继续完善。
总体而言,城乡之间的健康不平等状况有加剧迹象。快速城镇化形成了“城镇户籍居民、农民工、农民”三元结构,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根据常住人口配置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导致两亿多农民工难以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灵活就业职工漏保现象日益突出
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说:随着人口流动常态化,没有雇主或雇主不明确的就业越来越多,使得企业职工医保漏保现象日益突出。
灵活就业比例的上升为城镇医疗职工保险带来可持续性危机。王震调查发现:中国目前每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减少人数达4000万人,其中1000万是退休或去世造成的正常减少,其余流失的3000多万人原因及去向不明。其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十分依赖城镇职工的雇主和雇员关系,“缴费是由企业来代扣代缴的,整个征收成本都很低。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流动成为常态,且雇主不明确,部分农民工可能缺乏缴费意识或缴费途径,造成参保率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