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乡村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专业理事陈碧云,全身心投入到青田的乡村复兴和村居保育工作。她说:“我本人是顺德人,充满对乡土的情感,希望我们自己的乡村能够延续下来,成为留存乡愁的地方。”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们的小乡村能够在这个大舞台大放异彩。刚才张志敏老师说以生命滋养生命,而我们希望以生命敬畏生命、敬畏历史、敬畏天地,这是我们做乡村保育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为什么是乡村,因为巨大的城市化浪潮之下,我们觉得乡村是一个文明综合体,包括礼俗、信仰、生态、审美等等,是中华文明的根源所在。

  我们希望通过乡村研究,让五千年维度的中华文明找到其脉络,复兴乡村文明,重构乡村价值,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工作目标,所以我们今天的题目就叫做《青田——中华文明复兴的乡村现场》。

  挖掘古老村落的天、地、人线索

  青田村非常美丽,四面环水、绿意葱葱。我们地处顺德,顺德是工业化城市化最前沿的阵地,在这样一个阵地之下,保留了这样的乡村,是极其珍贵的。青田人口不多,面积不大,但是它藏着天、地、人的线索。

  我们挖掘历史文脉的时候,发现这座村子非常特别,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在这座有400年历史的村落依然看得到。它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非常宝贵的遗产,包括自然的格局,宗族、礼俗、信仰,还有私塾、炮楼、庙宇、老宅……青田村志中,村民自己命名了“青田八景”,非常有魅力,每一处都能找到历史的印迹。

  在青田做村居保育工作,最初有三股力量——杏坛镇政府、广东工业大学、榕树头基金会,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社会力量走进来,最终目标是希望村民作为一个主体共建自己的家园,共享保育的成果。

  榕树头基金会所有初创成员都是顺德企业家,我们怀着乡愁做这件事,希望青田乡村建设实现健康循环,包括生态循环、人文循环、发展循环。除了基金会,我们还成立了学术主体,以及可以做运营项目的公司主体,希望共同为青田项目做很具体的工作。

  以敬畏之心和谨慎态度开展艺术介入乡建

  渠岩教授2008年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行山下的许村开展艺术介入乡建的研究和实践,把空心化老龄化的山村,变成现在国际艺术界非常出名的地方。广东工业大学特聘他为教授,希望他在南方推动乡建实践,2016年他终于找到了南北呼应、能践行他乡建理念的地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青田村。

  渠岩教授在青田找到了九条线索,包括人与神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等等,这九条关系作为乡村文明共同体,形成乡村文明复兴的一个重要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仅针对青田,他希望“青田范式”为中国这么多乡村找到未来要走的一条路。

  我们同时邀请了北京大学等18位全国各地和国内外乡建领域的专家为我们把脉,因为我们的工作不是拍脑袋的工作,我们要有一种敬畏心去做每一步工作。

  我们不是一进村就马上改这个改那个,我们做了很多研究性的工作,首先形成基于人类学、社会学角度的研究报告,把村里原有的资源全部挖出来,通过梳理整合,探讨如何和当代生活发生关系。我们编制了《青田村落保护、发展与文明复兴项目书》,我们的原则是尊重与保护,修复与创新,接续与复兴。

  我们用一种很谨慎、低冲击的态度,在青田开展乡村保育工作,以村民为真正的主体,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我们不想立一个很具体的工作目标,或者一个很具体的行动计划。每走一步都要小心地保护历史遗存,因为一旦破坏,就没有了。因为这是一个共同体,不是我们来主导的,希望它维持健康生态,吸引年轻人回来。

  我们把这九条一一落实,虽然并不是每项工作都做得那么完美,但这是一个开始,希望能够让我们当地,特别是村民主体,能够意识到自己家园的宝贵性,愿意去付出,共建他们的家园。

  我们用公益讲座、乡村音乐会等方式,加强与村民交流。青藜讲座做了5期,村里面老人家和小孩,扶着跳着也来参加,非常热闹,我们讲顺德的民俗、祠堂的文化、鱼塘的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和村民拉近关系。一开始他们担心你是不是拆村的、来征地的,到现在他们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希望来共建一个家园,他们也动起来了。

  我们在青田举办乡村音乐会,民谣歌手自愿来演唱,全村老幼都来了,热爱广场舞的美妈们组建了青田舞蹈队,欢欢喜喜地参与音乐会的压轴表演。中秋节,我们在青田开展烧奔塔活动,将其消失了几十年的传统礼俗“成人礼”挖掘并重新呈现出来。村里的老人看到年轻人挖河泥砌塔,说“这是我们小时候做的,但几十年来年轻人离开了村,就还是我们来做”。我们做这些事情,是想让传统礼俗重构乡村道德秩序,让年轻人知道他的根在哪里,希望年轻人为家乡做出一些贡献。

  我们也做了一些既保育、又可以活化老宅的工作。改造前、改造后,外表上看不出来区别,但是里面功能不一样,注入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元素。我们和佛山室内设计师协会联合做一个公益品牌,设计师们出心出钱出力,帮困难家庭免费修缮老屋,他们不是修缮建筑本身而是修缮一个家,这里面有很多感人的事。

  我们帮村里修复老建筑,关帝庙的修缮、石板巷的修复、基塘养护……多项工作都在推进。一些老房子修复后会注入现代生活的功能,包括乡村教育、公共图书馆、适合年轻人的书吧……现在正在修复的蚕房,希望成为乡建展览馆。

  我们的努力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2018年佛山市为支持青田村乡村振兴,政府财政拨款2000万元,专款专用于青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建筑物的修复保护,目前所有的项目正在进行中。岭南乡村水是灵魂,所以政府下达专项资金时,我们建议政府首先做水系截污治污工作。

  广东工业大学刚刚成立了青田学院,用在地实践促进教学改革,用乡村文化激发艺术方法的想象性思维,开启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也落户青田;一百多位设计类大学生走进乡村,寻文脉、寻设计根源,他们还在青田村做了一场篝火晚会。

  我们先感动村民,回过头来村民们也感动着我们。比如当地村民开始不拆老宅,他们自己动手修缮房子活化它。村民宝哥的家重修后,用于开展国学教育;另外一家在改建时,我们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前后十几轮跟户主商议,最终他们改变了设计方案,使房子的外观和周围协调……

  在我们的推动和鼓励下,这个不是很富裕的村庄,自己成立了慈善基金会,开展助学、扶困工作。

  我们还在村里开展志愿活动,每周有一小时的义务劳动,一开始是我们自己的团队在扫地,扫着扫着,村里的老人拿扫把出来一起扫了。现在人们都是小家庭观念,乡村公共部分没人爱护,花钱请人打扫,但自我保洁意识不强。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大家园”,需要共同维护它、共同去爱它。

  一年来,中央电视台不同栏目都来拍摄报道过青田实践。今年8月份央视“新闻调查”栏目,43分钟时长专题探讨了青田的“乡建实践”。为什么他们会关注,因为在乡村振兴的政策理念下,我们赋予了青田村非常充实有血有肉的内涵,做出了一个真实鲜活的案例。

  最后以这张青田村民大合照做结尾,全村村民的大合影全国都少见,前几天村民们欢欢喜喜各自拿回家了。我们想传达一个理念:这是村民的共同家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