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整理

 

   指导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马奈草地

   承办单位:北京诚品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城市化》杂志、城市化网、新浪网

   时  间:2017年7月27日

   地  点:马奈草地·图书馆

  主题为“特色小镇如何产城融合”的第29期城市化茶话暨城市思想者沙龙,于7月27日在马奈草地图书馆举行。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小城镇及城镇化研究专家乔润令发表了“特色小镇的市场、政策与产业”的主题报告,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经贸委培训司司长王忠明主持、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蔡义鸿、北京马奈国际商务会所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城市化委员会委员金锡顺等专家、学者、企业家等4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第一、特色小镇的消费群体。中国目前有3亿中产阶级,据预测,2020年达到4亿人,2030年将达到5-7亿人。城镇化本身是一个创造或者培育大量中产阶级的过程。特色小镇是中产阶级的专利品,中产阶级是特色小镇的主要消费者,特色小镇未来的产品、文化、情怀都要符合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

  目前,城市人到乡村休闲旅游已成潮流。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其中农村从业人员630万,550万户农民受益。其次,由于中国大城市地价高企,大城市到乡镇异地养老的现象日益增多。另外,城里人到乡镇长期居住现象日渐突出。

  综上而言,乡村休闲旅游的繁荣与乡镇异地养老和居住的与日俱增为特色小镇发展康养、养老、田园综合体、休闲养生、文化旅游等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特色小镇也将成为中产阶级追求的生活方式。

  第二、特色小镇的产业。李克强总理讲过一个大幸福产业,包括康乐、运动、文旅、养老和大数据五大产业,占到产业的70%到80%,我认为这是特色小镇的主流。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后,大文化、大旅游、大运动、大健康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因此,五大产业正是中产阶级最需要的,也是特色小镇主要承载的产品。

  第三、特色小镇将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中国正迎来一个资本下乡热潮。十八大以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基数下跌,民营资本投入不高,但唯有特色小镇领域,民营资本热情高涨。另外,众多大公司直接参与进入特色小镇领域。中国房地产业的前50强也已经全部进入特色小镇领域。总之,政府和市场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这是特色小镇的突出特点。

  第一、特色小镇是助推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是实体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特色小镇的提出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特色小镇是多元化的,没有统一标准。

  浙江的特色小镇在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了一个面积1平方公里的新平台,以历史经典产业如茶叶、黄酒、丝绸等为依托,围绕单个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且做专、做精、做尖,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形成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且延伸了产业链条。

  所以,特色小镇不是行政意义上的一个镇,而是形成新产业、新经济、新人居环境的创新平台。

  杭州余杭区临平新城艺尚小镇集中汇聚了全国设计、创意、文创、智慧、新媒体、人才培养、公共创新平台等软资源,打造诗意的工作生活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平台、国际交流平台。使得原有的中低端产业链,有了高端创意、设计、品牌,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

  第二、特色小镇是创新、创业的新平台,也是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新的产业形态、新的体制机制、新的融资模式、新的建设模式的新载体。

  杭州的云计算产业园以阿里云为核心,吸引众多相关 行业和单位形成了一条云产业生态链。目前,云计算产业园已经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智能硬件创新中心,国内外多家企业入驻,产业覆盖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各个领域。

  第三、特色小镇是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新载体。

详细>> 

  我很赞同乔润令主任的报告:既从各方面讲了特色小镇的实施,又分析了特色小镇的风险。所以,对于特色小镇投资需谨慎。

  2000年,同济大学《时代建筑》曾与我联系,说到上海市准备在郊区搞九个小镇,十七年过去了,只有江南古镇朱家角成功了。

  2003年,我讲了“人多地少”的再思考,其中一点是“人均GDP空间分布的梯度”问题,对于我国城市人均GDP,城市中心和郊区差距太大,这就意味着在这中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998年,国家倡导“退耕还湖”“退田还林”,我想,与其政府出钱让农民在地里种树,还不如允许城里人下乡买地住家,并立法规定绿化率,其绿化生态效果比农民种树不会差。政府直接出钱补贴农民种树,这属于公益性质。而城里人下乡住房种树是生活消费,带动农民就业、农村发展。像这些做法,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管制度,效果很难保证。

  我参与海淀西山地区的规划时,制定的方案全部都是利用山前坡地、荒地,最后开发商等方面表示不解、不同意,还是偏好优势地块。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老工业区用地、甚至垃圾堆积处理的地方都是可以利用的地块。以柏林为例,一块工业废弃地零地价招标,但是要求中标者必须处理好该地的污染问题,达到治理标准。

  今天这个话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而且在我国中产阶级群体已经很庞大的前提下,也有现实的必要性。与日本、欧洲相比,我国土地利用面积并不紧张,但是我国当下住宅用地紧张是事实。而浙江省能发展得很好,其实就是因为其市场化氛围强,加之政府信誉高,很多方面非常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其很难像城市土地一样流转,这是发展特色小镇中最难突破的限制。而某些基层政府又缺乏信誉,用地没有安全保障。

  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最直接的表现之一是我国居民大部分居住在高层住宅,甚至某些乡镇都进入了“高层住宅”时代,这样一来,又面临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要解决最核心的土地问题,既需要政府树立信誉,又需要立法规范诚信。

详细>> 

 

  问:关于特色小镇,有没有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案例,或者您有什么样的思考?

  乔润令:特色小镇在这方面,包括浙江省,还没有一个做得比较好的成功案例。这不像欧美国家,许多小镇本身就是特色小镇,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都不在乡镇,所以我建议在城市群内分享内部资源。在中国,民营资本进入正规教育很难。在北京的周边地方,有很多做教育特色小镇的空间。现在北京民营教育资源过剩,大量教育机构倒闭,资源闲置。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搞一个类似的特色小镇,就在校园里头,把文化加进去,把培训或者教育类似的东西加入,搞出一些特色,我觉得还是有希望。但是远离大城市的地方,没有资源,不宜搞教育。

  问: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像剑桥、牛津等地,都是先有一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然后慢慢扩张形成,我觉得这实际上是以人物为中心形成的。中国也有乡贤,与当地结合,他们可以承担一个区域的文化艺术,用文教来驱动一个地方的发展。如何让人回到乡野,支撑和沉淀出一个真正的小镇。全国有没有这样的先例——以人为中心、以文教为特色来驱动一个地方的发展,同时兼有一些产业?

  乔润令:这个命题非常有价值。中国现在不讲情怀,是非公益文化为主的阶段。做这个事情道理上没问题,但是很容易发现到处碰壁,获得的支持比较少。这个问题已经探讨过,甚至做过:有人试图以传统书院的形式建设特色小镇,还有周易小镇……创意都非常多。但是这种东西我们甚至会清楚看到其败落和结束。以教育为特色建设小镇,生源会成为一个大问题:现在的年轻人看重应试教育,需要领取毕业证,而教育要想盈利需要发放毕业证;没毕业证的属于职业技能培训。我们这是一种乡贤、一种文化、一种情怀的培训,现在我还没发现这种情况能够成立,没人做,也做不了,这是很残酷的。我们如果在远离居民区的自然原生态地区建设书院,我也得出结论——基本上不行。对于这种情况,可能连政府领导都不支持,因为没有社会条件支撑。所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

  秦佑国:至于说能不能把大学或者是重要的学校办到郊区,当年清华的位置也属于郊区。像美国一些知名大学也有的在郊区。刚才乔主任所说的“发展阶段”非常重要。美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些大学属于私立大学,当中国对少数富人开征高额税收,同时又对慈善事业者减免税收的时候,中国就能突破这个发展阶段了,也能实现。我再补充一点,所谓特色就是要有区别,乌镇不挂红灯笼,这就是差别,江南多少小镇,唯独它不挂红灯笼,而近几年这么多重要的会议都在乌镇举行。这也会对我们建设特色小镇有所启发。

  问:我们对特色小镇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三个数字——三、二、六:三是指无特色不小镇、无产业不小镇、无人流不小镇;二是指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两个引擎——产业引擎和文化引擎;六是指特色小镇建设的六个阶段——顶层设计、投融资、产业建设、小镇的建设以及产业的植入、运营管理和品牌的提升。这是我们对特色小镇的一些理解和认识,希望乔主任和在座的嘉宾给我们作指点。

详细>> 

  虽然时间不早了,我还是要感谢各位的光临。此次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城市化茶话活动暨城市思想者沙龙达到了预期效果。

  对于今天乔润令主任的演讲,非常精彩,我很有感触。已经开发过四季青这个项目,作为过来人,我愿意向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刚才乔主任也已经指出,农村产权制度会的硬性规定会导致很多问题,我当年也遇到过这种问题,地方的很多人为因素容易形成干扰。我之前做项目的时候,一直和村、镇领导甚至区领导接触,中间也有喜有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某些地方领导,进度因人而异,使得我的项目落实一波三折,直到最后遇到一位开明的领导,顺利沟通,项目才得以最终突破。很幸运,今天这个项目获得了大家很高的认可度,并得到了很多大企业的青睐,展现了它的价值。

  当年我提炼出一个主题,坚定地做阅读社区的特色项目,获得了很多政府部门的配合,并最终成为北京市的试点项目。同样道理,特色小镇的建设和打造也是如此,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有国家的支持,只要坚定信念和信心,做出特色,前景可观。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