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钧:原建设部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刘仪舜: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王秉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资深参事

  欧阳东:城市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出版社总编辑

  袁于飞:光明日报主任记者

  王虹航:中国建设报主任记者

  王胜伟:搜狐网主编

  甘承浩:新浪乐居新闻编辑

  1月23日,第二十五期城市化茶话——携手十年新春茶话暨第十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新闻发布会在住建部举行。

  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原建设部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金德钧,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仪舜,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资深参事王秉忱,城市化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副秘书长顾晴、刘洋,城市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出版社总编辑欧阳东,以及来自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国建设报、新浪、搜狐、城市化杂志等主流媒体的记者。活动由蔡义鸿秘书长主持。

  金德钧主任首先全面介绍了城市化委员会十年来的主要工作,并表示,今年将适时举办第十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重点关注特色小镇建设和提升城市化质量。
蔡义鸿秘书长介绍了2017年城市化委员会工作计划,并提交委员会领导审议。

  茶话会上,嘉宾们对城市化委员会十年来所做的工作表示赞赏,认为其作为国内城市化领域的第一个民间机构,开启了历史的先河。展开的研究工作、论坛活动、平台建设等,不仅接地气,而且得到了高层的重视;不仅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在国际交流中产生了影响力。城市化委员会正在发挥着一个智库的作用。

  今年,城市化委员会进入第十个年头了,借这个机会,我把城市化委员会的一些工作简单地给各位领导和新闻界的朋友们汇报一下。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简称:城市化委员会)2008年1月创办,今年已经进入第十年。十年来,城市化委员会从战略研究、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建筑设计、土地制度、产业布局、人口结构、社会建设等多领域关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规律,重点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经验与教训,全面反映中国城市化状况,为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政策依据和决策参考。努力打造“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第一品牌”。

  作为中国城市化研究领域的第一个民间组织,城市化委员会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关怀、部委的支持和各界翘楚的积极参与,包括今天在座的各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城市化委员会联合官、产、学、研、资、媒等各界资源,构筑战略研究、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投资融资、建筑设计、社会建设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一体化智库服务平台,参与城市化委员会工作研究的人员所涉及的国家部委和知名机构有:住建部、国土部、水利部、科技部、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文化部、商务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城市化委员会的委员达千人。

  时任城市化委员会荣誉主任的王文元、毛如柏,现任荣誉主任龙永图,荣誉顾问陈吉宁、邹德慈、许靖华、李京文、王思敬、范维澄、张泽、王浩、侯立安等院士,以及时任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时任国土部副部长胡存智、时任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深圳市委原书记李灏、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等一直给予委员会关注和支持。

  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和媒体朋友一直是城市化委员会工作的大力支持者、积极参与者。正是有各方面的关心、参与和帮助,城市化委员会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才能与大家一起走到今天,并携手走向未来。我做为城市化委员会的主任在此由衷地向大家表示感谢!

详细>> 

  我简单介绍一下2017年城市化委员会工作计划。

  首先,2017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因为城市化委员会到今年整整十年了。所以,今年我们将举办第十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主要内容包括十周年庆典以及十年来的工作和成果展示,峰会将紧紧围绕特色小镇、提升中国城市化质量这两个议题展开,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给我们提出好的建议。

  其次,举办城市化领域专业大型活动。活动仍然围绕提升中国城市化质量这一主题展开。目前,我们与一些城市以及欧盟、联合国相关机构做了沟通,得到他们的认可。
第三,举办中国城市化论坛和系列城市化茶话活动。

  第四,在以往重点关注城市长沙、佛山、深圳、湛江、海南、汕头、徐州等的基础上,继续做好重点关注城市的考察调研工作,希望在相关的项目合作和课题研究方面展开实质性的合作。

  第五,关于课题研究。一、继续做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二、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结合重点关注城市,开展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试点,希望做成可操作的、有指导性的、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详细>> 

  听了金德钧主任的十年工作回顾和蔡义鸿秘书长介绍的2017年工作设想,我觉得很好。城市化委员会走过十年,回头看所取得的成绩,挺不容易,我首先表示敬佩。就像刚才金主任在他的讲话当中讲到的,城市化委员会是国内城市化领域的第一个民间组织,开启了一个先河。尽管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城市化委员会真不容易,特别是刚才讲到的峰会、杂志、论坛、案例和起到的作用,而且跟国际交流产生的影响,我认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于城市化率的研究工作,做的很深入,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而且引起了高层的重视,在此表示祝贺,也向坚守在城市化委员会领域工作的以蔡义鸿为代表的工作团队表示敬佩,希望你们能坚持下去。开展城市化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工作非常重要,当然做起来很不容易,我参加过几次指标体系的讨论,深知其中的难度。现在,这方面工作亟需加强专业性和科学性,要让这份评估指标体系经得起各方面考验,要拿的出去。

  国内有没有在城市化领域做了很多研究性的机构呢?有。出的报告、蓝皮书都有,但是有一点,城市化委员会的特色就在于接地气,这是现在很需要的。当然,接地气要有很好的专业科学的技术背景,同时战略思路要富有开创性和引领性,如何转化为操作层面,城市化委员会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对中国优秀农民工的表彰等,关注城市化中的人,这些都做得很好。结合2017年的工作重点,我觉得涉及面很广,而且看的出来这些工作在深化、在拔高,又拔高、又深化是不矛盾的,战略层面的思考在拔高,当然,需要进一步的系统化,同时要更深入地结合基层,在操作层面落地,夯实这些工作。

详细>> 

  很高兴参加这个茶话会,听了金主任的报告,我感觉城市化委员会从事的事业非常重要,在金主任的领导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证明了我们这个委员会是真正干事的,我为我们委员会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我们这批人员奋斗的结果感到非常自豪。

  张幼云副主任曾经说,什么都不干,这件事情要干。我有一次向一位老领导汇报说,我除了城市化委员会这个职务,其他职务都辞了,这位领导说这件事情一定要干到底。为什么大家有这么大的精神干这件事情?为什么大家有这个认识?因为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要在国际上立住脚,靠什么?靠的就是城市化,只有老百姓、只有农民有钱了,能拉动内需,中国才能发展起来,只靠投资拉动内需是不行的,一定要把农民问题解决好。

  我1964年到江西农村去劳动,种了一季棉花、两季水稻,赶上“四清”,把我抽出来了。我挑担子,种麦子,种水稻,一个夏天就穿一条短裤,鞋和袜子都没有,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举两个例子,种秧苗的时候,我挑一扁担的粪,一边走一边撒,手脚全在水里,两只手要把粪捏碎,塞到水稻下面,一个夏天磨的肩膀都是泡,那个时候把颈椎压弯了,现在颈椎都不敢动,就是年轻的时候造成的。那时候,一个农民干一天只有一毛钱,非常穷,当地没有产业,就靠种粮食,怎么发财?那时候想贪污腐败,也就是队长、会计、保管勾结起来,最多分一点粮食而已。

  今天的农村不一样了,村长可能都是亿万富翁。当时部里调我回来,我不肯。领导问我为什么不肯回来,我说,这个地方这么好的条件怎么这么穷,我们来了就走吗?他说,你说怎么办?我说,不把这个公社的经济搞上去,怎么能走,我愿意跟农民在一起,我愿意当农民。现在想想,当时很天真。后来领导说,我在公社当书记,你在生产队当队长,我们几个人可以把工作搞上去吗?我说不行,大环境不行,政策不行,资源怎么弄?他说,既然如此,你就回去。我就这样回到了北京。

详细>> 

  听了介绍,我感到,在金德钧主任的带领下、蔡义鸿秘书长的执行下,城市化委员会十年来做了这么多事请,真的挺感动的,体现了现在提倡的担当精神。

  最近,我们和蔡秘书长正在研究策划,就城市化委员会十周年庆典出版案例、前沿、访谈、论坛等方面的书籍,希望把这些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保存下来,这也是历史的印记,是取得的很不错的成绩。

  我们中国城市出版社最近与建筑工业出版社合并,这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希望我们两家以后多沟通、多协调、互相扶持。我认为,城市化委员会做的工作应该是国家智库做的,关注的是宏大的事业,是上层领导应该关注的。我原来提出一个想法,城市出版社也好,建工出版社也好,我们一年出的书,出版社留下了什么?出版社也存在转型的问题,将来怎么从书库变成智库,应该有一个专家型的团队,不光是作者提供好了资料,我们编辑发行、营销就完了,也存在一个书库向智库转变的过程。今后,和城市化委员会携手,希望城市化委员会的专家也能够成为我们出版社的智力支撑。另外,我们出版社和中央网信办成立了中国村镇文化传播中心,致力于将特色小镇,还有传统村落等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输出。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可以和城市化委员会一起做一些工作。还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住宅、新型木结构、钢结构,包括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等都提出了很多具体指标,我们双方也可以结合,将项目落地,摸索出盈利模式。

详细>> 

  很高兴参加这个活动,首先向金德钧主任带领下的城市化委员会取得的成绩表示敬意,多年来一直参加城市化委员会举办的论坛、专业会议,一直在学习。我觉得,中国城市化管理应该在国务院下设一个专业委员会才能搞好,因为城市化这个命题很大。我一直在报社工作,最近刚刚去地方挂职,我感到我们在城市化方面的大方向是没有错的,但是很多东西如何落地很重要,中国的城市化怎么走很重要。

  我刚去这个县没多久就遇上了国务院扶贫验收年度检查,中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我们还有592个贫困县,6000万人口要在两三年内全部脱贫,这不是小事。所以,城市化和我们现在的工作——脱贫攻坚、新常态都直接关联。

  听了城市化委员会十年来的工作,包括从事的研究工作、学术活动以及宣传平台建设等。我认为,在务虚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把城市化的工作与新常态的关系搞清楚,落实到基层,市也好、县也好,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所在的这个县在青海省,据他们介绍,青海省70%甚至80%以上的县都有中央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对PPP的支持是没有问题的,但我发现,还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以我们县为例,现在搞综合现代农业、县域旅游,搞了两年,也没有形成产业效果,说明这里面有很多问题。现在许多地方又在推行全域旅游,钱不少,而且有些项目已经在逐步实施,但在这个过程中,地方上还是希望能够有比较好的全域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如果旅游搞好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土地上的十几个村的村民都全部城市化了?同时还可以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因为有数据表明,我们中国人在国外消费远远比国内消费多得多。这说明,人们不是不想在国内消费,而是我们还提供不了比国外更好的体验和服务。另外在乡村改造中,尽管有财政支持,乡村建设得很好,但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就是原始风貌没有了,改造完的村都是现代建筑,一模一样。我们讲传承、创新,现在,不但传承没有了,创新更谈不上。这些都让我感到,不管干什么事儿,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钱也不是万能的。

详细>> 

  我每次过来都是学习的,去年一年受益匪浅,参加过第二十四届中国城市化论坛论道中小城市垃圾解决方案、第二十二期城市化茶话——电梯安全与城市居住生活品质和第二十三期城市化茶话——城市化质量评估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写了几篇大稿子,报社都很满意。这不是我的功劳,都是在座的专家的功劳。每次来,我都愿意多听听,既有观点,又有案例,又是针对一些现实的问题去讨论,报纸现在也都在强调转型,需要接地气的话题,所以,每次城市化委员会有什么活动,我都一定来这里扎扎实实学习几个小时,确实感到收获很大。

详细>> 

  再次感谢各位嘉宾以及媒体朋友,大家都谈了很好的观点。我经常强调,我们城市化委员会的工作具有综合性,也像大家谈到的,2017年我们的工作集中点、突出点既不局限于某一个小问题上,也不要走题。

  中国的城镇化,我还是说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因为这是社会变迁、转型的过程,不管是新常态还是过去,都不会阻碍或者转变这个进程,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历史的必然。

  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增长点在哪里?一是在中国的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消化已经进城的农业人口,怎么让他们变成市民,让他们进城后生活环境好一些,让老居民和新居民结合得好一些。也就是说,要解决环境的问题,还要解决社会保障的问题,是特大城市的重点任务。其次,特大城市要向周边辐射,带动周边的中小城市甚至乡村的发展。

  增长点最大的在哪里?就在村镇,小城市,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更多地容纳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实现就地城市化。这其中,第一要解决有活干,有钱赚的问题,也就是就业问题。现在搞特色小镇、搞旅游,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第二要解决建设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的问题。还有个大问题,就是政府的政策,如何让农民带着他们的财产进城。

  人的城市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所以,我们城市化委员会今年工作的重点方向可以定位在村镇、政策、人的城市化这三方面,工作方式和手段也是三方面:一是研究问题。哪些问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研究,通过各种宣传,让大家认识到城镇化具体应该怎么搞,同时也让大家有一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二是做好案例示范。哪些案例好,怎么好,立了什么条件,解决了什么问题,值得大家借鉴,这些是非常有利的。三是大的、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有了想法和意见,通过专题报告扩大我们的影响。


谢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