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张颐武撰文《“工业党”对世界有其独到阐释》
  来源:城市化网    时间:2020-01-20

  城市化网讯 日前,北京大学教授、城市化委员会委员张颐武撰文《“工业党”对世界有其独到阐释》。文章对“工业党”进行了界定,并指出“工业党”有三大最关键的区别性特征:一是对工业化和工业发展决定性意义的高度关注;二是“工业党”的思路以国家竞争为思考和探讨的基础;三是“工业党”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全文如下:

  近年来,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一股名为“工业党”的思潮,在网络空间中引发了持续性的关切和讨论,在年轻人中间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工业党”并不是一个学派,而仅仅是一个比喻性、形象化的,用网络语言组成的粗略代称,有其简单化与不准确的一面。但“工业党”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括,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归纳出这种思潮的特点。

  “工业党”为放眼世界近五百年的风云变幻,着眼当下国际竞争中的格局变化,以及在这一格局变化中中国崛起的历史意义,提供了很独特的思考。“工业党”既有对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解释,也有对当代社会和世界发展问题的分析,其观念和思考相对比较全面,对于当下一些问题的回应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这正是其在网络上具备一定吸引力的原因。

  如果不做具体细节的探讨,所谓“工业党”有三大最关键的区别性特征。

  一是对工业化和工业发展决定性意义的高度关注。“工业党”对于工业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始终念兹在兹。他们认为工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强大的工业能力、基础设施和国防工业,一个国家的强大就无从谈起。他们在对整个世界的“现代性”历史考察中,得出工业强国是发达国家称雄世界关键的结论,而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发展中,工业化也是最关键的主题。工业强则国家强,工业基础的强大是国家竞争的核心。所谓“现代化”的最关键之处是“工业党”所笃信的“工业化”。只有具备工业的高速发展,国家才可能在世界立足,国民的福祉也才能得到保障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也才有最根本的保障。

  二是“工业党”的思路以国家竞争为思考和探讨的基础。他们认为现代社会是以现代民族国家为本位,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是现代国际社会运作的基础。不依靠强大的国家,在现代社会中就是弱势的。国家的发展是全面国家竞争的结果,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脱颖而出是现代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状态。国家是“工业党”立足的基础,而只有以工业为基础,国家经济才可能有根本性发展。当然,多数“工业党”对于国家的经济形态持比较开放的态度,对于市场经济模式也相对比较肯定,但这种市场经济应是以国家总体发展为中心。“工业党”对于世界各国发展的解释,是以如何利用全球市场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国力为基准。他们强调国家间和平与战争等选择是出于国家竞争的考量,而非意识形态纷争。对于大国竞争中争夺世界霸权的努力,“工业党”尤为关切。对于这一波全球化的很多方面,如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展起来的环保、动物权利、少数人群权利等等,“工业党”往往抱以疏离或批评的态度。

  三是“工业党”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们有极为强烈的国家本位意识,高度关切西方对中国现代化的限制企图,从来不掩饰自己对于中国历史的信念,对国家发展抱有坚定信心,对民族复兴有着强烈的情感和价值认同。“工业党”对于强国之间的竞争阐释也是试图为中国崛起提供内在合理性。40年来中国高速工业化所带来的成功为他们提供了思考前提。在他们看来,中国近代以来的积弱积贫正是工业化缺失和挫折所造成的,而新中国70年成就中最重要的,是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功以及国家实力累积。“工业党”的世界视野是从中国工业化的角度出发,他们经常将中国的发展路径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作比较,阐发中国工业化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他们对于工业化和发展的推重,往往以实效和实用为前提。工业产业发展被他们视为最关键的方面,高科技等的运用也是在工业发展的前提下展开。“工业党”对于所谓“文科生”有一种内在的轻视,认为社会发展根本上依赖工业实力,其他一些对于“现代性”和“现代化”的解释往往遭到“工业党”的强烈批评。

  “工业党”高度重视现代性和现代化的实用、实效与实力。实用针对发展路径而言,实效针对发展的效能而言,实力则侧重于发展的结果。“工业党”的主张有其合理性,对当下世界现实也有其独到阐释力。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国家所发生的包括“去工业化”、逆全球化、“再工业化”,以及重新以国家本位、关注社会“实”的方面等在内的许多重要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与“工业党”的思考形成了某种照应,因此能够在互联网上赢得许多关注现实问题年轻人的认可。当然,“工业党”作为一种具有相当程度现代性的主张,在回应当下全球中产社会所提出的许多新议题方面缺少必要的阐释能力,也难以回应一些新的社会需要和要求,凸显出“后发”现代化社会的一些特征,也反映了中国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在当下的某种回响。“工业党”这个概念与概念所指称的思潮,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关注和探讨。(信息来源:环球网)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4-23 23:34